同仁堂品牌始創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清雍正元年)為清宮供御藥,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使飽經滄桑的同仁堂獲得了新生。1992年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組建并于2001年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在同仁堂集團逐步建立完善。
1997年旗下同仁堂股份在上海上交所上市,2000年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3年同仁堂國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同仁堂集團整體實力躍上了新臺階。
2019年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決策部署,著眼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謀劃同仁堂集團新時代發展的戰略思路,聘請第三方專業公司開展戰略咨詢,開啟了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同仁堂集團堅持以中醫中藥為主攻方向,目前在經營格局上形成了以制藥工業為核心,以健康養生、醫療養老、商業零售、國際藥業為支撐的五大板塊,構建了集種植(養殖)、制造、銷售、醫療、康養、研發于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鏈條。
以同仁堂國藥集團在香港建立生產基地為標志,實現了從“北京的同仁堂”、“中國的同仁堂”向“世界的同仁堂”跨越,目前已經在五大洲2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經營服務終端,加快了中醫藥國際化的步伐。
擁有七個子集團、兩個院和多家直屬子公司,2400多家零售終端和醫療機構可以常年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健康服務。擁有36個生產基地、110多條現代化生產線,可生產六大類、20多個劑型、2600多種藥品和保健食品,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烏雞白鳳丸等一大批王牌名藥家喻戶曉。
擁有一個國家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研發體系健全。僅“十三五”以來,完成新產品研發265個,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的巴戟天寡糖膠囊填補了中藥治療抑郁癥的空白。堅持創新工藝技術解決行業共性技術難題,徹底改變了中藥生產手工操作的落后局面。
同仁堂集團作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堅持走經濟實體與文化載體協同發展之路,認真履行國有企業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文化傳承責任,在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傳承中醫藥文化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同修仁德,濟世養生”是同仁堂創立的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是同仁堂不變的宗旨。同仁堂將“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但愿世間人無病,哪怕架上藥生塵”等古訓內化為企業行為準則,造就了同仁堂“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制藥特色,奠定了同仁堂質量和誠信文化的根基。
堅守工匠精神,傳承創新,薪火相續。同仁堂集團擁有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傳統中藥材炮制技藝、安宮牛黃丸制作技藝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一批市級、區級“非遺”項目,有國家、市、區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7位,同仁堂中醫大師41位,中藥大師8位,特技傳承師20位。
通過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四帶四促”黨建創新文化傳承行動,推進黨建經營雙考核,使珍視品牌、團結奮斗、干事創業、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得到新弘揚,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同仁堂集團將珍視黨和人民的期望,牢牢把握當前中醫藥事業發展所面臨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機遇,永葆初心,勇擔使命,銳意進取,再鑄輝煌,以高質量發展的業績,擔當起“為人民健康服務、促進中醫藥振興”的光榮使命,譜寫同仁堂事業發展的歷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