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企業總量突破600萬家。2024年1至8月,我國制造業企業數量呈現穩健增長態勢,截至2024年8月31日,我國制造業企業總量達到603萬家,與2023年底相比增長5.53%。其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的企業達到51.53萬家,占制造業企業總量的8.55%,與2023年底相比增長6.35%。(新華社)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調查顯示,10月份德國企業信心有所改善。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說,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顯示制造業出現了復蘇的萌芽,而制造業一直是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此外,IFO和PMI調查可能低估了當前的經濟狀況。在第三季度,較弱的調查結果預示著經濟衰退。然而,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經濟在此期間更有可能停滯不前。“我們認為,德國經濟是否會在2024年出現收縮,這一共識尚未達成。”他們補充說,鑒于關鍵的美國大選即將到來,現在推斷這些積極情緒信號可能還為時過早。
在中國經濟向好恢復的帶動下,亞洲制造業繼續成為全球經濟恢復的穩定器。亞洲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7%,結束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走勢,較上月微幅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在50%以上。
10月6日,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24年9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48.8%,較上月微幅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徘徊在49%附近。分區域看,亞洲制造業PMI結束連續2個月下降走勢,較上月微幅上升,繼續保持在50%以上;非洲制造業PMI較上月有所上升,升至50%以上;美洲制造業PMI較上月小幅上升,但仍在50%以下;歐洲制造業PMI較上月下降,繼續在50%以下。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凌雪蓮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新加坡制造業PMI數據在9月份表現強勁后,可能從10月份開始放緩。凌說,9月份的數據顯示,新訂單、新出口、產出和就業增長加快,這通常表明外部需求回升,符合全球軟著陸的說法。但她補充說:“有一些烏云需要注意。盡管供應商交貨量下降,但投入價格仍在上漲,這表明全球供應鏈挑戰開始產生影響。她還說,其他值得關注的因素包括美國大選和中國最近一系列的刺激政策。
韓國制造業PMI降至15個月低點。韓國9月制造業PMI 報48.3,前值 51.9。
9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9.3,重回榮枯線以下,較8月下降1.1個百分點,并創下2023年8月以來的最低值。從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分項數據來看,制造業供給微升,但需求收縮明顯。9月生產指數仍在擴張區間,但是擴張幅度收窄,據樣本企業反映,增產企業當月處理的都是原有訂單。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在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表示,“以新促新”是以創新來加快人工智能新產品、新業態的培育,為制造業創造出新的增長機會。例如形態豐富的人工智能終端設備將有機會形成全新的產業生態,帶來新形式的產業聚集,孕育出巨大的機遇。而“以智提質”,則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釋放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的紅利。 “我們要充分把握新一輪人工智能變革的機遇,把新技術與制造業各類場景深度融合,進一步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新的效率紅利、創新紅利、低碳紅利。相信這也是人工智能真正落地實現普及普惠的必要路徑”,楊元慶說。
隨著訂單和出貨增長,紐約州制造業活動近一年來首次意外擴張。紐約聯儲9月整體經營狀況指數上升16.2至11.5,超過接受調查的所有經濟學家預期。讀數高于50表明行業活動擴張。新訂單指數躍升逾17個點至9.4,為2023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出貨指標飆升至逾一年高點。與此同時,就業指標連續第11個月萎縮,工作時間指標溫和增長。過去兩年多來,紐約聯儲制造業指數月度波動劇烈。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臺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于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并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于本平臺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后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www.kcice.cn/finance/info/3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