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絲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創匯產品之一,素有“軟黃金”的美譽。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的汽車、金融和電信行業成為受沖擊的主要行業,絲綢作為積淀了數千年文明的“國寶”,成為入世后我國能夠壟斷或主導國際市場的極少數優勢產業之一。
一、我國生絲貿易現狀
我國絲綢工業目前的從業人數為60多萬人,產值在700億元左右。從地理分布看,長江、珠江和黃河下游流域是我國生絲產品的主要產區,其中浙江、江蘇、山東生產的生絲品級較高,主要出口歐、美、日本等市場,四川、廣東、廣西生產的生絲品級較低,主要出口印度、泰國等南亞市場。
由于蠶繭原料豐富、生產規模大、勞動力成本低等因素,我國生絲產業具有特別優勢,生絲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4左右。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生絲出口占世界生絲出口總量的90%以上,綢緞出口占50%以上,絲綢服裝出口也占相當大的比重。我國生絲類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有歐洲、印度、日本、韓國和香港。其中同是產絲大國的印度已成為我國蠶絲類產品的第一大市場。目前,我國絲類產品占印度進口量的95%、香港進口量的90%、韓國進口量的90%、意大利進口量的89%、日本進口量的70%。
二、中意生絲貿易概況
意大利擁有悠久的絲綢消費歷史,中意兩國的絲綢貿易源遠流長。早在公元9世紀,中國的蠶絲業就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幾經輾轉傳至意大利南部,為貴族所追捧,并迅速風靡歐洲,成為奢華昂貴的代名詞。意大利曾于近代一度保有相當規模的繅絲產業,直到上世紀60年代,隨著歐洲經濟的不斷增長、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種桑養蠶及繅絲才基本消失,意大利逐漸轉變為生絲產品的純進口國,而我國又成為其生絲產品主要供應國。其中2006年,意大利自中國進口的生絲占其生絲進口總量的82%,捻線絲占其進口總量的37%,絹紡絲占其進口總量的65%。
然而近年來意大利進口商多次反映從中國進口蠶絲類產品特別是生絲產品,其質量與早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嚴重影響了意大利高級真絲面料的生產,這一現象值得引起我生絲生產企業的高度重視。
三、導致我輸意生絲產品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由于日本繅絲業的逐漸萎縮,我國生絲產品與主要競爭對手印度的產品相比又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我國生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特別是歐、日等高端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然而近年來,據以意、法為代表的歐洲主要市場的反映,中國的生絲產品質量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而導致質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在配套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大規模使用自動繅絲機,導致生絲質量大幅下降。
根據意大利科莫絲綢協會的分析和研究,中國生絲質量近10年來的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盲目的、大規模使用自動繅絲機的影響。
高品質的生絲是生產高品質絲綢產品的保證。蠶繭的烘干、蒸煮以及繅絲是生絲生產過程中的三個主要環節,每個環節運作的好壞都直接影響到生絲產品的質量。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開始廣泛使用自動繅絲機,多頭繅絲機的數量迅速減少。繅絲技術從傳統模式成功的升級為生產效率顯著提升的自動型生產模式。然而在繅絲技術大幅提升的同時,蠶繭的烘干和蒸煮,兩項對生絲質量同樣有重要影響的前期準備工序卻并沒有實現顯著的革新。這兩道工序的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都相對較低,且能耗巨大。受這兩個環節技術瓶頸的制約,使得加工出來的繅絲質量難以保障,可信度底。因此,新型的、可信度高的蠶繭烘干和蒸煮設備將是未來進一步提高生絲質量的重點,也將是中國生絲生產業技術革新的主攻方向。
(二)我國傳統的生絲質量檢測在技術方面存在缺陷,采用現代檢測方法勢在必行。
如何提高生絲質量檢測方法的客觀性,是生絲業多年來討論的問題,也是海外進口商最為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對于以意、法為代表的從事高級絲綢產品加工的企業來說,生絲產品的質量對其后期生產的高級成品無論是在加工過程還是產品質量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其對生絲質量、生絲質量的檢測以及產品分級的要求也就更為嚴格。
我國目前采用的傳統的黑板檢驗方式,屬于感官式檢測法,對產品清潔、潔凈、均勻度等主要指標的檢測都要通過人工目光黑板檢驗來完成。這不僅使檢驗的公正性受到影響,在效率、精確度方面也大打折扣。而歐洲和日本正在研究并使用的生絲電子檢測方法則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測試方法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首先,電子檢測可以避免人為視覺誤差及檢測人員情緒變化對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其次,隨著繅絲技術的提高,生產規模逐漸加大,生絲檢測的效率問題日益突出,而電子檢測的效率將明顯高于傳統檢測方法;再次,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人工檢測精度已無法滿足市場對生絲的精度要求,而電子檢測能不斷提高生絲檢測精度,細化生絲等級。
因此我國也應根據市場要求,加大科研投入,爭取早日全面實現生絲質量檢測方式的電子化。
(三)我國現行生絲質量標準不適應產業要求,新的生絲電子檢測標準仍存在漏洞。
目前,國際上并沒有統一的生絲檢測標準,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也沒有自己的生絲檢測標準,而是采用國際絲綢協會1995年以USTER電子條干均勻度儀為檢測設備制定的《生絲遍覽1995》。我國目前采用GB1797-2001《生絲》國家標準,由于檢測方法與國際上的不同,因此與國際絲協的《生絲便覽1995》相比,在纖度偏差,清潔、潔凈、條干均勻度,斷裂強度,等級評定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近年來,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推動生絲檢測技術革新,我國各有關檢驗及絲綢研究機構經過幾年來對檢測儀器和實驗方法的研究和大量的實樣實驗,于2006年推出《生絲電子檢測標準草案》。
對于中國新推出的《生絲檢測標準草案》海內外業界人士十分關注,但意大利業界專家在研究了該草案后特別提出兩點建議值得我們注意:首先,意業界有關專家認為,中方設計的對生絲均勻度的檢測裝置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其次,草案中提到的電容式生絲電子分析儀由于缺乏光學感應器和CV感應器,因此還不夠完善,也無法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此外,在樣品準備環節(浸濕)、檢測速度和絡紗機的一些特性方面也存在不足。
(四)強制性的檢測機制存在壟斷現象。
意大利的生絲進口商認為,中國對生絲產品所作的統一強制性的CIQ認證,由于是為生絲的出口設置的,因此自身缺乏創新和提高的動力。此外一些省級CIQ認證機構極易因爭取客戶而放寬檢測標準,甚至在檢測報告中造假,致使檢測的可信度降低。意方進口商建議,可由進口商在中國國內選擇認證機構,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檢測結果的公正性。
四、對維護我生絲出口健康穩定發展的建議
絲綢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由于勞動成本低,制作工藝高,因此出口量一直保持在世界領先地位。然而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國際上針對我國絲綢產業的各種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逐漸增多。以2002年我國與印度的生絲貿易摩擦為例,印度對我生絲產品采取的反傾銷措施極大地影響了我四川等地的生絲出口,給當地生絲產業造成巨大損失。此外隨著印度生絲制造行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生絲產業的絕對優勢也在逐漸轉弱,如何繼續穩定我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保持世界生絲大國的地位,也將成為我國生絲行業的重要研究課題。在此,我們結合意大利行業專家和進口商對我國生絲產業的幾點看法,就如何維護我國生絲出口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三點建議:
(一)加快生產環節技術革新,提高生絲產品質量。
盡管中國生絲生產長期以來憑借歷史、自然氣候以及勞動力等原因,在規模和品質方面都在世界上保持著較大優勢,然而近年來這些優勢在逐漸減弱。一方面印度的生絲業迅速崛起,據印度絲綢認證組織提供的數據,印度今年的生絲產量將達到20000噸,僅次于中國列世界第二;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大部分產絲區仍沿用早期的自動繅絲設備,盡管效率與傳統繅絲機相比提高很多,但由于很多配套的關鍵技術沒有突破,因此生產的生絲與使用傳統繅絲機生產的生絲相比,在質量方面明顯下降。
那么如何能在當前狀況下繼續保持我國生絲的市場優勢呢?從規模上看,由于其受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影響,進一步擴展空間有限,因此我們應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建議我國生絲業能加大對技術、設備的科研投入,與歐洲、日本等專業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探討目前自動繅絲設備中存在的技術瓶頸,開發設計適應自動繅絲機技術要求的、配套的蠶繭烘干、蒸煮設備,加緊實現生絲生產流程的全部自動化,減少因原材料準備環節與繅絲環節技術不匹配而給生絲質量帶來的影響。此外,總結近兩年來歐盟與中國在紡織服裝上的貿易戰經驗,我們認為,面臨發展越來越迅速的印度生絲行業,我國生絲生產商應及早考慮產業結構升級問題。我們應突出我國生絲產品的質量優勢,逐漸增大高質量產品份額,進一步擴大高端市場,從而減少與印度生絲產品間的貿易摩擦。
(二)實現等級高品位化,鞏固和發展歐洲市場。
以意大利、法國為代表的歐洲高級綢緞和絲綢服飾生產國,對我國絲綢類商品尤其是生絲和坯綢等初級加工品的進口需求旺盛。鞏固與開發這一市場對我國絲綢行業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我國生絲業除應不斷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外,還應在市場調研上下功夫,積極與進口商交流,了解其需求。以意大利為例,其生產的高級絲綢布料和成衣因創新的設計和高超的加工后處理技術聞名于世。這也使其對進口的生絲質量要求更高,甚至會根據不同布料的設計特點對生絲的某些性能提出特殊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謀求生絲業的持續發展,我們應開始在生絲的差別化、個性化上下功夫。為此可從細化生絲產品的等級開始,通過設立特殊等級,引導發展適應消費者特殊要求的特色生絲。
(三)通過國際合作加緊制定建立在現代檢測方法基礎上的國際生絲檢測統一標準。
由于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個關于生絲產品檢測的統一標準,因此,生絲主要貿易國各自使用的檢測標準間的差異成為形成貿易壁壘的主要原因。以2002年的中印生絲貿易摩擦為例,為阻礙中國質高價低的生絲產品進入市場,印度政府提出對我出口的生絲產品執行復檢措施,這樣由于兩國檢測標準不統一,我方測定的高級別產品被印方定為低級別,列入反傾銷范圍。因此為減少因標準差異造成的貿易摩擦,方便國際生絲貿易,建立統一的國際生絲檢測標準勢在必行。然而建立該標準需要國際絲綢業共同努力,需要生產商和進口商共同協商討論。中國作為生絲生產第一大國,應積極爭取標準制定中的主導地位,爭取推出一個以我國標準為主要框架的國際標準,這樣才能使我國的生絲出口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掌握主動權,減少因質量問題產生的貿易摩擦,保證我國生絲出口的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中研網訊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2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