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服老,是這世界變化快。”LED液晶電視剛剛在市場普及之際,OLED已被認定為下一代新型平板顯示主流技術。疲于追逐技術的中國家電業,這一次似乎逮住了絕佳時機,借LED向OLED轉型之機掌握“屏”技術,突圍日韓,以在OLED電視到來之時分得大塊蛋糕,甚至控制市場及行業發展話語權。
但對在產品研發上一直效仿日韓的中國家電業來說,創新與突圍絕非易事。而“屏”缺陷,也讓中國家電企業在高成本投入的OLED布局之路上危機四伏。
韓日爭鋒OLED
OLED電視憑借其材料自身所帶有的優勢,早已被各大家電巨頭看好。在OLED電視領域,最早涉及OLED產業廠商之一的索尼,曾一度推出過多款OLED小尺寸顯示設備,并于2007年率先在全球推出11英寸OLED電視,因價格過于昂貴,造成滯銷,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而索尼一直沒有找到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索尼在今年3月底宣布,停止OLED電視在日本市場的生產和銷售。
相比索尼的低調退出,三星的高調登場更加吸引眼球。日前,三星明確表示,將投資13億美元興建第5.5代OLED面板廠,并表示該面板廠將在2011年1月投產,向OLED電視發起沖擊。三星旗下的SMD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生產線。一直以來,三星致力于推動OLED屏在智能手機和便攜多媒體設備上的普及,目前市場上OLED面板產品一直被三星壟斷,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8%.
OLED電視之“短”
在節能、色彩豐富、沒有拖影、無可視角度限制等諸多光環之下被各方寄予厚望的OLED電視,因投入大、產出少,一直困擾其發展。據了解,OLED的發光材料通電后抗氧化能力極差,需要真空玻璃來密封,這就重走了TFT-LCD的老路。因為OLED是電流型設備,需要比較高的電流驅動,因此需要LTPSTFT基板。LTPS就注定了OLED的成本將居高不下。據悉,目前投產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不到30%,導致其高昂的制造成本,而LCD面板卻可以達到99%以上。而OLED的像素分布數不高,因此OLED比較適合稍大的尺寸,但是尺寸太大則成本優勢更差。
日企選擇退出、韓國企業高調登場之際,中國的電視機企業對OLED電視的追逐顯得急不可待。有聲音對此這樣描述:在CRT時代和液晶顯示時代,大陸企業都在追趕日韓,而在被看作是電視機業即將到來的OLED時代,大陸企業期望的是與日韓企業處于同一起跑線。
中企“舉牌”
目前,OLED正處于起步階段,此時切入被看作是中國家電企業追趕日韓的最佳時機。
2008年4月,在技術上近幾年飄忽不定的長虹開始投建中國首條OLED的顯示屏生產線。今年7月15日,彩虹第4.5代AM-OLED生產線項目簽約落戶順德。另外,天馬微電子近日也宣布,其AM-OLED線將于2010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試產,到2011年將達到月產25萬片的產能規模,還有維信諾的AM-OLED也已經建成。
對此,有聲音認為,在OLED領域,目前國內家電業已與日韓處于同一水平。而筆者卻認為,國產品牌在技術上與三星等企業存在的技術差距不容小視,進軍OLED的同時,對上游設備及其關鍵技術的突破同樣不容小視。
OLED產業鏈上游環節薄弱,行業的配套能力欠缺。其實,不只是OLED電視研發階段,之前電視機業發展的每個階段,國內電視面板生產線一直處于缺失狀態,這也致使國內整個行業技術對外依賴度大大提高。求生存大于求發展的行業現狀,對平板化革命帶來的是彩電業的空心化和邊緣化危機-增效不增收、高端產品低端利潤、惡性競爭仍然不斷深入。
如今,對比韓國近10年來在顯示技術領域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OLED設備制造產業的不足。在此情形下,中國的電視機企業下注OLED電視,不得不讓人捏了一把汗。
且別丟LED
技術上的差距讓中國彩電業無法掌握行業發展的話語權,自然也無法引領行業發展的方向。而在OLED被寄予厚望、剛剛起步之際,中國彩電業快速出擊,步伐是否過于急促、身影又是否過于單薄?OLED產業需要高成本支撐,更需要有深厚的技術儲備。而對于OLED產業的制約瓶頸,在目前日韓企業都沒有找到很好辦法解決的情況下,國產品牌是否能夠成功攻克這一行業難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是難上加難。
而就在各方為OLED紛紛下注之時,LED液晶電視的銷量突飛猛進,獲得中國消費者的普遍認可,由此來看,已被認定是LED替代品的OLED何時打入市場,亦為一個變數,而大手筆的投入何時得以回報,也不得而知。
如何重新審視市場與顧客層面的經營創新,把握好商機,并將其上升到企業經營、行業健康發展的戰略高度,以讓整個價值鏈和諧并進、有效做功,才符合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而在LED液晶電視市場前景大好之下,如何加強LED的研發與品牌提升,也決不可放松,畢竟,OLED電視這塊未來的蛋糕還不知何時才能出爐,而LED液晶電視卻在大行其道。
或許,加強技術儲備、彌補產業鏈中的上游薄弱環節,對于一直處于缺“屏”之下的中國彩電業,才是眼前的重中之重,而在提高自身能力之下,加強對LED液晶電視的研發,實現自身技術、資金上的儲備,同時靜待OLED電視迷霧散盡,重新審視自己、確立方向,也不失為上策。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4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