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對于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信息化是實現交通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交通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對于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信息化是實現交通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一、交通信息化現狀
近年來,部相繼頒發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五”發展規劃》、《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工作指導意見》、《交通(公路水路)信息化建設指南》、《中國交通電子政務建設總體方案》等,這些文件在推動交通信息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2002年全國交通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張部長明確指出:“交通信息化的目的是通過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交通產業升級,使社會公眾享有更多的信息資源,提高科研、生產、和管理的效率和能力,加快推進交通現代化。”2002年全國交通信息化工作會議以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委)積極貫徹會議精神,并按照張部長在講話中提出的具體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大力推進信息化工作,使全行業信息化發展速度大大加快,成效顯著。主要表現在:
(一)在政務建設方面,信息化方面已經取得明顯成效。
交通部機關信息化基礎設施改造一期工程已經完成,辦公自動化系統已掛網運行兩年,取得較好的效果。
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委)建設了政府機關局域網,開通了辦公自動化系統和各類管理應用系統,并相繼建立了對外服務網站,基本實現了有關信息網上發布。
地區級以下交通主管部門在辦公中普遍應用了計算機,部分了實現與上級主管部門的網絡聯接和利用互聯網傳遞信息。
根據對全國31個省級交通廳(局)調查統計,目前有90%的省廳已建機關局域網,87%的省廳已開始應用辦公自動化系統,90%的省廳已在國際互聯網上擁有自己的網站或網頁,所有省廳都可與部機關通過電子郵件系統或采用其他聯接方式與部交換信息。初步實現了政務公開信息的網上發布和有關業務的網上辦理。
(二)在公路水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信息化取得重要進展。
在規劃、勘察、設計等工作中,許多單位已經利用網絡開展聯合設計,開始普及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AD)、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等,基礎設施建設前期工作大大加快;
在建設管理方面,高等級公路、大型橋梁建設、深水筑港、深水航道整治已經采用信息化的施工技術,廣泛應用了項目管理軟件,明顯提高里管理水平。
專業的3S站
在海事基建方面,已建成了17個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和42個雷達站,提高了船舶及特殊水域的交通管理水平。
(三)在交通運營管理領域,信息化已有較大突破。
區域性運政管理計算機系統得到普遍應用;路面養護管理與評價系統(CPMS)、橋梁養護與評價系統(CBMS)已在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推廣應用;公路GIS系統、公路規費征稽系統等也得到了很好應用;高速公路通信、監控、收費系統成為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重要手段,京沈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于去年10月正式啟用,廣東、浙江、江蘇、重慶、山東、山西、遼寧等省也都實現了省內聯網收費。
在海事管理系統中,建成了覆蓋全國14個直屬海事局的水上安全監督信息網,實現了船舶、船員、通航環境管理等水上安全監督管理業務的計算機化,ISM管理信息系統、中國船舶報告系統、船舶檢驗信息系統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在運輸企業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設已呈現良好勢頭。
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理念逐步滲透,計算機聯網售票,車站、港口、車輛、船舶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已經普遍應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中型港口和大型航運企業(集團)積極開展企業信息化建設,圍繞運營管理、調度指揮、運輸過程控制和企業內部事務處理等業務需求,開發了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統,并通過國際互聯網開展用戶服務。港航EDI用戶總數已超過1000個,其應用已收到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我國港航運輸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