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節能環保產業一部分,再生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產業已被國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緩解環境壓力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記者近日采訪廣西、北京等地業內人士卻了解到,由于受國內回收體系不健全、進口又受限、企業散弱等因素影響,目前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緩慢。他們表示,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和政策性,國際市場競爭也很激烈,希望政府從回收體系建設、龍頭企業發展、海關政策等方面切實加強對這一產業的扶持。
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迎來發展關鍵期
受訪專家、企業家普遍認為,在現有資源日益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節能減排壓力日益增大的形勢下,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等再生資源產業越來越成為緊迫之舉。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強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到“十二五”末,我國銅、鋁、鉛、鋅四種基本金屬消費量將達到4380萬噸,以平均每年7.33%的速度增長,且對外依存度日益增高。“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是緩解資源緊缺、保障資源安全的重要解決之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則表示,有色金屬工業是高能耗、污染較重的行業,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排放污染物的總量繼續上升,我國的資源、能源和環境都難以支撐有色金屬工業的快速發展。他表示,有色金屬資源循環利用節約資源、減少能耗和改善環境方面效果明顯,而且可以創造可觀的利稅、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他介紹,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初步實現了有色金屬的資源循環。“我國在發展再生有色金屬資源方面有獨特優勢,因為中國短缺的有色金屬資源是較容易進行循環利用的金屬,如Cu、Al、Pb、Zn等。”
事實上,經過數年的發展,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已初具規模。據介紹,“十一五”以來,我國再生資源總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占有色金屬總產量比重不斷提升。2009年,中國再生金屬產量633萬噸,同比增加19.4%。但發達國家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率占消費量一般大于50%,而我國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率僅約占消費量20%-25%,發展潛力巨大。
三大因素制約有色金屬產業快速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已初具規模,國家也已將再生資源產業列等節能環保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開始建設一些示范區,但仍面臨社會認知度不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回收體系不健全、企業散弱等諸多制約因素,產業加快發展困難重重。
一是產業的社會認知度不深,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很多企業表示,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的發展規劃和措施,但很多人尚未真正意識到發展這一產業的重要意義,政府在土地、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大,使得產業的發展經常受到制約。
廣西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會長徐光介紹,2011年起回收產業將不再享受退稅優惠,大部分再生有色金屬回收時需按銷售額的17%全額交繳增值稅,就算辦理退稅,高達6%-9%的稅賦遠高出回收行業4%-5%的毛利水平,也大大高出其它行業的稅賦和其他國家回收行業的稅賦。
廣西玉林進口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園區是環境保護部2008年批準建設的廢物加工利用“圈區管理”園區。記者近日在這里采訪了解到,園區一期項目用地3040畝,獲批復的土地僅2022畝,由于產業園成立時間晚,基礎薄弱,需要配套建設再生資源項目的基礎設施較多,但因建設資金不足,影響了基礎設施的順利推進。
二是國內尚未建立完善的原料回收體系,進口又受限,原料供應不足。記者了解到,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需要大量的廢金屬原料,主要來源于國內回收和進口兩種渠道,目前進口渠道受到品種和配額限制,更重要的是國內的回收體系也沒有健全,大量廢舊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徐光介紹,隨著回收市場的開放,特別是公安部門在2003年取消對生產性廢金屬回收的特種行業行政審批許可后,不少企業、個人進入再生有色金屬收購行業,出現大量無證經營,超范圍收購,違規收購隨意焚燒處理,污染環境等問題,甚至有的回收點成為收贓銷贓的黑窩點。據南寧市近年來對回收行業的調查,全市六城區范圍內有近700個廢舊回收點,近半收購有生產性廢金屬,有40%的回收點屬于無證經營。
廣西再生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賦屏表示,目前廣西每年進口廢金屬原料的指標是300萬噸,全廣西卻有數十家拆解企業,“總量本就不大,如果‘撒胡椒面’的話企業很難做強做大。”
三是企業散弱。“產業集中度低”,劉強說,目前國內主要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有10多萬家,各類回收網點約20萬個,雖然行業整體規模很大,但平均產能僅三五千噸,產業集中度過低導致在行業規范和管理、技術研發投入、產業升級等方面增加了很大難度。企業散弱還導致再生有色金屬合金和材料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影響了再生有色金屬等下游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