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應用背景分析
2011年,道路擁堵作為中國大中型城市最受詬病的“城市病”之一日益凸顯。在龐大的道路交通網上,如何處理交通事故或意外事件造成的堵車,如何使路口的信號系統聰明起來,穿梭在城市間的道路交通在謀變,智能交通因此而出現。它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其目標是建立全方位、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系統,做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環境、節約能源”。即在較完善的道路設施基礎上,將先進的交通理論與高新技術集成運用于道路交通運輸的全過程,加強車、路、人三者之間的聯系,通過智能化地收集、分析交通數據,并反饋給系統的操作者或駕駛員。系統操作員或駕駛員借助于處理后的交通信息,迅速做出反應,改善交通狀況。智能交通強調的是系統性、實時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與原來意義上的交通管理與工程有著本質的區別。
經濟快速發展致使交通狀況和環境的惡化
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高速發展的30多年,城市化與汽車化發展十分迅猛。城市化進程使城市交通資源進一步緊張,預計未來十年我國城市化將從目前的45%上升到60%,將進一步推動交通運輸、汽車產業的發展。但是,城市交通資源將更加緊張。機動車擁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今年將超過2億輛,北京最近兩年更是以每周新增一萬輛車的速度挑戰著道路的承載能力。中國城市的大氣質量持續惡化,機動車尾氣已成為主要的污染源。一些大城市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對多項大氣污染指標的貢獻率已達到60%以上,正在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交通擁堵、車速下降以及車況差、車輛技術性能低等使中國處在世界十大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中,交通發展的瓶頸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道路管理方面,受行政、投資的區域性限制,我國高速公路管理、普通公路管理形成以行政區域為單位,按段管理模式,在基礎設施上未建議統一的資源管理系統;在汽車管理方面,還未建立統一的車輛管理系統。中國的交通信息化建設大多數系統在建設時僅僅是為了解決某些具體、局部的問題,因此各系統基本上是獨立存在,呈現出網絡背景下的信息孤島模式。
當前交通監控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無法認定交通違法駕駛人。確認違法當事人是一個難題,由于攝像機清晰度的原因,非現場執法取證只能確認車輛違法的事實,具體駕駛員不詳,在實際操作中,當事人即使是違法時的駕駛人也會矢口否認,只承認自己是車主,從而使相應吊證的處罰和一系列管理措施(如扣分、復考)無從執行,法律的嚴肅性受到挑戰。另外,由于車輛的轉讓、買賣、抵押等行為將造成車輛登記車主的變化,但往往許多車輛并未辦理“過戶”和“轉籍”手續,處罰的決定和執行存在一定困難。
其次,交通監控設備維護經費沒有保障。各地存在重建設、輕維護現象。一些地區的監控設備由于沒有維護經費,“帶病工作”或長期無法正常使用,成為擺設。
最后,部分地區交通監控系統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檢定或檢定不規范。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能對國家強制檢定設備進行定期檢定,但一些地區技術監督部門在檢定時只對防雷方面進行檢定,而不是對整個監控系統進行檢定,這樣就存在系統誤差,從而影響執法嚴肅性。
本文來源:CPS中安網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4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