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制造業在30年中,從一窮二白,到發展壯大,到今天輔助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令世界驚嘆的速度和成就。就五金行業來說,亦是如此。近年來,中國五金一直保有著全球產量第一、輸出量第一的不可撼動的地位,可謂崛起的大國。然而,高速成長的背后卻是長期粗放式發展帶來的隱憂。
粗放式發展是指在生產要素質量、結構、使用效率和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依靠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實現的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實質是以數量的增長、速度為核心。在“九五”、“十五”、“十一五”這15年的發展過程中,全國的制造業基本都走了一條粗放型的發展之路。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當時,民營企業剛剛起步,正處在原始積累的初期,一開始的發展必然存在著盲目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狀況,高污染、低水平、重復勞動、低檔產品過剩、高檔產品不足等弊端,當時一味追求數字增長的片面性,造成了對資源的浪費、環境的破壞,這不僅僅是對行業,對整個社會都造成了負面影響,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這種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羅百輝表示,實際上,改變的趨勢已在行業中逐步升溫。在中國五金制品行業的“十二五”規劃當中已明確提出了要在未來五年當中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低成本、低價格向高附加值、高利潤率”、“OEM為主向自主品牌為主”的五大轉型。其中,由粗放向集約的轉變首當其沖。
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是于粗放相對而言的,是指在生產規模不變的基礎上,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機器設備、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產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又稱內涵型增長方式。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低,成本較低,產品質量能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較高。就目前來看,意識到這種問題的企業不在少數,部分有遠見的企業早已開始在技術、設備、工藝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生產水平,提高效率,為集約化生產奠定基礎。
在近日通過復評的“中國拉鏈之都”晉江的拉鏈企業正向集約化邁進的堅實步伐。晉江拉鏈雖然只是整個五金產業中的一個環節,但同樣代表著五金全行業目前所發展的階段,亦能夠真實的反映行業未來的走向和趨勢。
本文來源:中國五金制品協會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4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