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發電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狀況良好,應用前景廣闊。
據了解,2006年中國電工所申請863計劃的實施標志光熱發電在我國開始起步,但做法與歐盟不同。歐盟在發展太陽能熱發電中,政府扮演了主導角色,到2011年已經開始實施第7個SET計劃,他們把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和目標分解落實到企業,包括扶持資金,而不是給研究院。
另外,他們通過在西班牙的PSA實驗基地的多年試驗,選擇了成熟的槽式熱發電技術路線,并推出新型“歐洲槽”聚光器,技術水平很高,知識產權在歐共體共享,其他技術實驗同時在不同國家實施。
我國科研主管部門并沒有在實驗的基礎上選擇國際上成熟的技術路線,而是選擇了成熟度不高的塔式技術。國家能源局則選擇了槽式熱發電技術予以觀察,觀察期長達6年。我國第一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項目之所以拖至今年初才完成招標,與技術路線選擇不無關系。他還指出,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在我國還是零,盡管有些科研部門自稱在國家“七五”、“八五”計劃中有過研究,但沒有留下任何可供借鑒的技術成果,技術積累等于零。而光伏行業則不同,光伏發電原屬于半導體制造業,而在這個行業里光伏產品屬最低級的半導體加工技術和產品,低級技術和成熟的設備很容易從國外引進,也沒有限制。在這方面我國具有人才基礎和產業技術基礎。而與在光熱領域需要大規模集成電路和精細加工技術等高技術領域則不同,我國同國外相比差距較大。
我國光熱發電最大的瓶頸在于產業鏈的構造和形成,最好的方式是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在獲得公認的或國家認定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路線的基礎上,對有一定研究基礎、獲得知識產權、具有初步開發成果的企業給予資助和風險投資,集中力量攻關。既不搞經院式研究,誤國誤民,也不完全依賴民間風險投資,而由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工業主管部門牽頭組織攻關,列入國家重大專項,根據產業鏈構成逐項部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加快熱發電產業形成步伐。
太陽能熱水器歷經30年發展,在國內的市場競爭已經非常充分。另外,由于太陽能熱水器零部件生產專業化程度很高,所以中小企業很容易購得零部件,只需要組裝生產就可以。
因此,大部分企業進入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技術和資本門檻非常低,在參與競爭的近3000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多數為中小企業中,絕大部分還只是生產太陽能熱水器的中小企業,工業熱利用、光熱發電成功應用的卻寥寥無幾。
太陽能行業競爭慘烈,而代表著產業高端的光熱發電產業卻難以起步。有關專家指出,太陽能熱水器已經成為我國光熱產業的代名詞,低位徘徊儼然成為我國光熱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光熱發電產業未形成
日前,太陽能光熱發電專家張建城表示,更多的中小企業根本也不用考慮企業上市問題,只要賺錢,有利潤就可以;也無需搞股份制,家族制就可以,甚至三五個朋友組合企業就能干,不需要特別高的文化程度,只要懂這個技術,會這個手藝,就可以做起來。
雖然,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比不上光伏發展速度和規模,但是至少還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而同為太陽能熱利用的光熱發電卻還未形成產業。后期市場發展前景空間無限大。
本文來源:中國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4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