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底,全國火電裝機9.16億千瓦,占全部裝機的67.4%。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面對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尤其是霧霾加劇,火電行業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和挑戰。以下是2015年我國火電行業面臨挑戰和應對策略分析:
挑戰之一,節能減排成為“硬約束”
國家陸續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環保政策堪稱“史上最嚴”,且新政頻出,導致企業環保的邊際成本持續增大。目前,新建燃煤電廠供電煤耗要求低于300克標準煤/千瓦時,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以燃機排放限值為標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禁止審批除熱電以外的燃煤發電項目。與此同時,現役煤電機組節能降耗的空間越來越小,節能與減排間的矛盾也在加大。
挑戰之二,電力市場進入低增長、低利用小時的“雙低”通道
2012年后,經濟進入新常態,電力進入買方市場,用電量和發電量增速雙雙放緩,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3.8%,增速比上年回落3.7個百分點;火電平均利用小時同比降低314小時,是1978年以來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延續了這一趨勢。
挑戰之三,電力改革倒逼企業從市場“淘金”
根據新的改革方案,發電企業徹底“下海”,電量由供需決定,電價由競爭決定,企業亟待變革生產經營方式和贏利模式。國家下放項目審批權,企業獲取優質資源的成本加大,電價電量協調的難度陡增。
挑戰之四,電價走低讓企業“壓力山大”
2013年以來,我國三次下調燃煤機組上網電價,合計每千瓦時下降4.2分,給企業經營帶來不利影響。以國電集團為例,預計今年將因電價下調減利42億元。隨著改革推進,火電企業進入交易市場,更將引發電價“血拼”,降價可能成為常態。
那么火電行業面臨那么多困難和挑戰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實現火電行業可持續發展
重中之重是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在優化布局、優化結構、提升管理、提升效益上下功夫,努力實現供電煤耗、污染排放、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三降低”和安全運行質量、技術裝備水平、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三提高”,切實提升發電企業的贏利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1.優化布局
以綠色、低碳、高效發展為理念,以能效、環保標準為門檻,以高精尖、差異化為方向,統籌東中西部區域煤電發展,提升區域市場相對競爭力。東部地區,重點建設60萬千瓦及以上超超臨界機組和高效燃煤熱電機組。中部及其他地區,適度建設路口電站和負荷中心支撐電源。西部地區,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積極建設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
2.提升管理
提升運營能力,優化運行機組,提高機組安全健康水平和設備可用率,確保頂得上、效率高、成本低。提升環保能力,認真落實國家新環保法和有關環保政策要求,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并統籌安排,主動適應國家不斷提高的環保標準。提升安全生產水平,建設本質安全企業。提升裝備水平,不斷研發應用先進的除塵、脫硫、脫硝和節能、節水、節地等技術,加強工程設計優化,推進技術集成應用,鑄就“發電良器”。
3.提升效益
市場營銷要創新,轉變工作理念,與市場對接,與改革同步,與全局協同,強機構、強設備、強技術,爭電量、爭電價、爭政策,做實“大營銷”,增強競爭力。燃料管理要強化,研判煤炭市場走勢,把握采購策略,開展精細化摻燒,優化庫存,控制價格。成本資金須壓降,注重源頭控制,加強設備治理,管控人工成本,降低資金成本,實現增收節支。
二.促進水電可持續發展
水電是當前技術成熟、開發經濟、調度靈活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對我國保障電力供應、促進節能減排、完成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標至關重要。我國水能資源豐富,水電發展迅速,到2014年底,水電裝機突破3億千瓦,年發電首超1萬億千瓦時,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規劃到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發電企業責任重大,不過也面臨市場消納、成本控制、生態保護、移民安置等方面的困難:
1.棄水限電突出
在水電裝機比重較高的四川、云南,由于當地用電增長乏力,外送通道建設滯后,影響水電消納。如2014年,國電集團在四川、云南就因限電棄水損失電量超過23.5億千瓦時。據測算,若不再新增外送通道,預計2020年四川富余水電電量1800億千瓦時,豐水期水電消納問題更加嚴峻。
2.經濟性瓶頸制約
后續水電項目的建設條件越來越差,送電距離遠,移民和環保要求不斷提高,開發成本日益增加。水電防洪、供水、航運等功能的綜合效益,未能得到合理的投資分攤。
3.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難度大
水電開發總體上對生態環境有利,但需要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移民安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民族、人文、資源、環境等多方面,尤其是處理企業、政府、移民等關系難度大,有的企業移民費用占工程總投資比重過大,造成決算超概算。
4.認識仍然不到位
社會上對于水電作為清潔能源的地位仍然有不同認識甚至質疑,亟待統一思想、加快開發。
促進水電可持續發展,發電企業要轉變發展模式,加強經濟運行,強化環境保護,妥善做好移民安置,練好內功,提升競爭力,提升協調發展水平。轉變水電發展模式,要改變一味追求規模的理念,更加注重前期項目比選、市場研判、設計優化和投資管控,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做好發展規劃,與電網送出協調,與交通、水利、供水、農業等協調,保證同步,實現共贏。
突出重點,保持合理的投資強度,優先推進大中型優質水電項目開發,保持持續、均衡、健康發展,不搞四面出擊。同時,要圍繞“一帶一路”,統籌規劃,提前布局,拓展市場,穩健“走出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要進一步吸收和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在水電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和運行的全過程中,強化和落實環保措施,實現從單純的“工程水電”到“生態水電”的轉變。
嚴格按照環境規劃進行開發,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和運行方案,盡可能減少對河流生態體系的不利影響,實現水電開發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生態工程建設的有機結合。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要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統籌兼顧相關方利益,協調好移民補償、生產扶持、人員培訓、移民點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增加安置方式,爭取移民理解和支持,促進移民脫貧致富和區域經濟發展。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火電能源行業市場價格專題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