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商得到了飛速發展,農產品電商形成了“兩超-多強-小眾”的寡頭競爭格局,“兩超”是兩個超級壟斷網站,如阿里系網站、京東系網站,加起來占市場份額的80%以上;“多強”是“我買網”等許多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網站;“小眾”是指具有特色的網站,如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商城、龍寶溯源商城。但仍存在諸多問題,2015年又出現新的農產品滯銷的事件,如廣東佛山火龍果不能及時賣出倒入魚溏喂魚。以下是2015年我國農產品電商行業發展問題分析:
一是“千網一面”
電商網站建設沒有特色、上網“千網一面”、下網也“千網一面”,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競爭無序,虧損經營,建站與關站并存。這也是京東與阿里經營競爭得死去活來的真正原因,如果錯位經營也就不會出現如此惡劣的競爭格局了。
二是成本高企
冷鏈園區、冷鏈庫、冷鏈車數量增加了不少,全國從總體來說,數量增加了不少,但是運營效率不高,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4000家中僅有1%盈利,7%巨虧,88%略虧,4%持平。
三是標準化不一
農產品標準不統一,農產品的品種較多,復雜多樣,因此相應的標準不統一,難以統一定價,難以規模化經營,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農產品物流托盤不統一,運營成本較高,難以降低下來。農產品交易的標準不統一,大量的違法、違規、違標交易現象存在。
四是信任度低
農產品具有周期性、價格波動性,導致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利益均不穩定,難以形成一種協同關系,長期形成的協同關系有利于降低成本。
五是安全性低
許多農產品農藥殘留、激素殘留等不安全因素還大量存在,“三品一標”產品數量及其比例較低。農業部啟動“農藥零增長”計劃并不等于不用農藥、而是需要用好農藥、掌握用藥的時間。
六是營商環境不好
當前農村電商市場是“寡頭市場”,阿里系、京東系壟斷了全國整個網絡市場80%的市場份額,其他農村網絡零售電商主要受兩大電商影響,特別是“小眾特色”電商優勢難以發揮。許多大平臺由于海量的網商存在,平臺難以管理,導致出現許多的價格違法、假冒偽劣產品等行為屢見不鮮,難以進行正常管理。
七是農產品電商泡沫較大
近兩年來,各級政府重視電商進農村,阿里、京東、蘇寧、郵政、電信等大量進入農村,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村村冒煙、家家點火”的狀況,我把它叫做“大躍進電商”、“人民公社電商”來了,出現了許多不重視實效的事情。
八是不注重農產品電商品牌
許多農產品電商采取了用風險投資基金(VC)、私募基金(PF)來融、到股票等證券市場融資,于是大量“燒錢賺眼球”(Attentioneconomy),自建物流和物流園區,并不注重農產品電商品牌效應,甚至出現了許多“大公司病”,大量的“刷單”、超低價疲勞促銷、硬性的疲勞消費,具有較大的負面效應。一旦融資來的“錢燒完了”,危機也就來了。
這些問題都困擾著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如何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成功路徑,是所有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更多相關農產品電商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