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聯網中歐技術裝備研討會,12月10日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大約70名中國與歐洲專家就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展開深入交流。不少專家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很有意義且可以實現。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會議上全面介紹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想。他說,加快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是應對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諸多挑戰的根本出路,要實現清潔能源可持續供應,必須構建一個全球能源優化配置的平臺,即全球能源互聯網。
據2015-2020年中國智能電網設備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質就是“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這一構想并非難以實現,總體可分為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3個階段。
“全球能源互聯網和信息互聯網都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基礎設施,”他說,“全球能源互聯網就像人的血管系統,信息互聯網就像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已經互聯,血管系統也一定能夠互聯。”
德國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協會董事長漢斯·海因茨·齊默爾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使全球能源供給達到最優配置,但正如劉振亞所言,實現這一目標還需“分步走”。
“首先要完成國內以及洲內的電網優化與互聯。目前來看,第三步洲際互聯仍是一個愿景,但我認為可以實現,”他說,“我們需要愿景,來解決我們的問題,確保將來的綠色能源供給,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氣候保護。”
齊默爾說,從技術角度看,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同時,人們還需在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等領域加強研發與合作。他還提出,德國愿同中國在標準化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第一總經理貝諾·彭澤表示,跨國的電網融合非常重要,以德國為例,為成功實現能源轉型,德國不僅在本國,還在歐洲推動電網擴建。可再生能源發電常出現波動,而國家間、地區間乃至洲際的電網互聯有助于電網保持穩定。
“在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發電的情況下就已如此,隨著各國越來越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區域性甚至全球性電網互聯的意義也就更大了。”
彭澤表示,中歐兩國在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方面有巨大合作潛力。近年來,中國西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迅猛發展,而用電需求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這就需要電力的遠距離傳輸。中國在電力傳輸技術上積累了很多經驗,而德國和歐洲在太陽能、風能發電并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雙方可以取長補短,互利共贏。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電網研究專家凱·施特龍茨教授在會議上介紹了歐洲“電力高速公路2050”項目,該項目旨在歐洲內部建成可靠的清潔能源供應網絡。此外,他還介紹了歐亞電網互聯的構想。
施特龍茨認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非常有意義”,操作上可以參照歐洲的“電力高速公路2050”項目,探索不同的電力供應方案,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他說,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區域內電網互聯的延伸,雖然構建這一全球網絡會面臨很多挑戰,但挑戰是可以克服的,“就像當年的互聯網,也需要一步步發展起來”。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