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2004年就開始推廣糧食烘干技術,但每年采用機械烘干的谷物量僅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左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95%的水平。
其實,糧食烘干機一直在農機補貼目錄范圍,但由于使用成本過高,而且大多數農戶覺得烘干機只是應急設備,一年只用那么十幾天,投入與產出不對等,所以其推廣速度不盡如人意,相比需求量,差距甚遠。
目前,我國糧食通過烘干的,有90%是糧食企業在烘干。由于烘干成本太高,農民即便是在有烘干設備的條件下也不去選擇烘干。
“烘干機購置成本高,能耗大,目前賺錢不易。”不少農民朋友坦言,按照每公斤糧食七八分錢的標準,1噸糧食的烘干費用在七八十元。但是1臺烘干機的購置成本近15萬元,如果客戶量少就不賺錢。
據農業部統計,2013年,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購置糧食烘干機械6958臺,共使用補貼資金3.26億元,受益農戶4294戶。
但由于國家農機補貼的局限,導致農民及種糧大戶很難實現一家一戶的烘干機夠買,而糧食加工企業又沒有國家的農機購置補貼。要破解這個難題,有三點必須要考慮,一是把糧食加工企業購買移動式糧食烘干機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鼓勵糧食加工企業去購買移動式糧食烘干機;二是啟動糧食烘干的專業補貼,縮小烘干成本和曬干成本之間的差距;三是規范糧食加工企業直接收購濕谷的行為,防止加工企業壓低價收購濕谷。
據2015年中國烘干機產業研究報告悉,2016年農業部將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烘干設備的補貼力度,降低農戶的購買成本。而從我國烘干機械推廣應用現狀出發,把使用成本降下來更為關鍵。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