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油氣行業步入景氣周期低谷,總體仍延續了原油、成品油、天然氣供大于求,油價、氣價兩跌的“三大兩跌”總趨勢。2016年,油氣行業困境依舊。以下是2015年油氣行業發展概述及2016年展望分析:
1.經濟承壓運行,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2015年,中國GDP估計增長6.9%,增速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低。全年經歷了股市動蕩、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人民幣大幅貶值等重大事件,CPI和PPI分化加劇,工業生產低位徘徊。國內投資增速顯著回落,外貿下降幅度較大,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首要力量。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3%,對GDP增速貢獻率下降至41.8%;外貿出口估計下降1.8%,對GDP增速貢獻率為-1.2%;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對GDP增速貢獻率上升至59.4%。
2015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呈現一些積極變化。非必需品消費占比明顯提升,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34.6%,通信器材增長35.9%。貿易結構優化轉型,在出口負增長的情況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0.2%,占同期出口總值的57.6%,船舶、航空航天等資本品出口已具備一定優勢。工業生產邁向中高端,資源類、高耗能等傳統行業增速放緩。隨著“一帶一路”輻射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深入,我國對沿線泰國、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出口均呈兩位數增長。
2.能源消費出現負增長,能源結構進一步改善
2015年,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優化,一次能源消費出現3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全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估計為42.4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速為-0.5%。其中煤炭消費量為39.6億噸,同比下降3.8%;電力消費增速降至0.8%,為改革開放以來最低水平。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63.8%,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石油、天然氣占比分別升至18.0%和5.9%;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升至12.3%,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水能、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別占8.7%、1.3%和2.3%。中國已成為世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第一大國。
煤炭、火電等行業產能過剩凸顯。全國煤炭產能已超過40億噸/年,在建項目規模超過10億噸/年,產量僅在37億噸左右,行業虧損面達80%以上;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由上年的4700小時降至4200小時左右。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發展受需求低迷、調峰能力弱等因素限制,利用效率低的問題較為突出,全年棄風、棄光率分別達到15%和10%。
3.消費持續中低速增長,對外依存度首破60%,成品油凈出口量連續三年大幅遞增
2015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估計為5.43億噸,比上年增加0.25億噸,剔除新增石油儲備和庫存因素,估計實際石油消費增速為4.4%,較上年增加0.7個百分點。石油凈進口量為3.28億噸,同比增長6.4%,增速比上年高0.6個百分點。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0.6%。
2015年,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國家統計局口徑,下同)估計為3.18億噸,同比增長5.3%。成品油消費呈“汽快煤高柴低”的特點。全年汽油表觀消費量為1.16億噸,同比增長10.1%;柴油表觀消費量為1.74億噸,同比增長0.8%;煤油表觀消費量為0.28億噸,同比增長17.2%。汽油成為拉動國內油品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汽油需求增速呈現中部地區低、東西部地區高的態勢,柴油增速出現中部正增長、東西部負增長的分化走勢。
2015年,我國成品油產量估計為3.37億噸,同比增長6.6%,國內市場供需寬松程度加劇。全年成品油凈出口1973萬噸,同比增長32.0%。其中汽油、柴油、煤油出口占比分別為25.1%、32.2%和42.7%。近年來,國內煉油主體多元化趨勢明顯,中石化、中石油市場份額連年下滑,與2010年相比,2015年中石化和中石油原油加工量占比分別下降3.7和4.3個百分點。
4.氣消費增速創10年來新低,供應總體過剩,淡季壓產冬季供應緊張;氣價改革持續推進
2015年,受經濟增速放緩、氣候溫和、氣價缺乏競爭力等因素影響,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明顯放緩,估計全年表觀消費量為19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7%,創近10年來的新低。受壓產影響,估計全年產量為1318億立方米(不含煤層氣),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年下降3.1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量為62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7%,管道氣和LNG進口量分別占56.7%和43.3%,對外依存度升至32.7%。全年天然氣總體供應過剩,但受季節性用氣不均衡、儲氣庫工作氣量不足等因素影響,淡季被迫壓產,冬季仍面臨調峰保供的壓力。
2015年,我國長輸管道建設穩步推進,新增輸氣支干線2700千米。LNG接收站利用負荷從2014年的48.7%降至47.47%,LNG接收能力過剩問題明顯。廣匯能源、新奧能源、華電集團等企業開始積極布局LNG業務。
天然氣價格改革提速。國家分別在2015年4月和11月兩次調整價格,實現了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并軌,大幅下調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積極推進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為市場形成價格創造條件。
5.儲量繼續穩定增長,產量增速油增氣降,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2015年,盡管上游投資縮減,但受儲量增長高峰期慣性影響,全年有近50項重要油氣發現,新增原油、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超過10億噸、1萬億立方米。非常規油氣勘探進展引人注目,落實頁巖油、致密油儲量1億噸以上;頁巖氣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涪陵、長寧和威遠頁巖氣田新增探明地質儲量4373億立方米。新增儲量品質變差,“十二五”期間低滲和超低滲儲量在新增油、氣探明地質儲量中的占比分別達到70%和90%以上。
2015年,我國油氣產量繼續穩定增長,估計原油產量為2.14億噸,同比增長2%;天然氣產量為1318億立方米(不含煤層氣),同比增長3.5%,天然氣產量增速因淡季壓產明顯放緩。老油田穩產難度越來越大,單純依靠工作量的傳統方式實現穩產已難以為繼,大慶油田較上年減產150萬噸。非常規油氣進入規模化勘探和工業化開發階段。中石油在陜北姬塬發現了我國第一個億噸級大型致密油田——新安邊油田,并已建成100萬噸/年產能,致密油正式進入我國儲量序列;致密氣已約占全國天然氣產量的30%;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田一期建成50億立方米/年產能,全國頁巖氣年產量有望達到50億立方米。
6.煉油能力首次下降,但過剩問題依然嚴重;乙烯產能繼續增長,煤(甲醇)基烯烴成為新增產能的主力
截至2015年底,我國煉油總能力為7.1億噸/年,凈減1037萬噸/年。其中新增能力3020萬噸/年,淘汰落后產能4057萬噸/年,包括中石化關閉產能250萬噸/年以及地方煉廠為取得進口原油進口權和使用權而淘汰的3807萬噸/年。按照合理開工率計算,目前我國煉油能力仍過剩1億噸/年。全年原油加工量估計為5.22億噸,同比增長3.8%。全國煉廠平均開工率為75.4%,較上年略有回升,但明顯低于84%的國際平均水平。其中主營煉廠開工率為86.2%,地煉開工率為31.4%。中石化、中石油原油加工量占全國的份額為75.0%,較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整個東部地區主營煉廠和少數地煉積極推進煉廠技改和質量升級,已具備生產國Ⅴ標準車用汽油和柴油的能力。
2015年,我國乙烯總產能達到2200.5萬噸/年,增加160萬噸/年,同比增長7.8%。非石油基乙烯生產能力已占總產能的15.4%和新增產能的75%。全年生產乙烯1760萬噸,同比增長3.3%。由于煤(甲醇)基烯烴在低油價下開工不足,乙烯裝置總體開工率降至80%,比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油價大跌利好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乙烯生產。
7.油氣權益產量穩定增長;國有石油企業調整海外資產,民營企業加快“走出去”;“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取得新進展
2015年,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油氣權益產量估計為1.5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6%。其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權益產量分別為7300萬噸、4000萬噸和2350萬噸油當量。
2015年,三大石油公司轉變海外業務發展思路,通過調整投資節奏,壓縮低效產量,優化資產結構等措施提質增效。中石油調整優化油砂、LNG等項目方案設計,轉讓深水和管道項目部分股權。中石化壓減低效產量115萬噸。中海油繼續推動尼克森資產的深入整合。民營企業加快“走出去”,全年海外并購投資金額達30億美元,再創新高,投資以上游項目為重點,主要在中亞俄羅斯地區收購油氣資產,部分企業通過收購非常規油氣資產進入美國等發達國家。
中國企業借國家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之勢,加快海外油氣全產業鏈的合作布局。在中亞俄羅斯地區,中國公司與俄油、俄氣簽署了包括上中下游各領域的多項協議或諒解備忘錄;完成了一系列資產收購,其中包括絲路基金收購亞馬爾LNG項目9.9%的股權,中石化收購西布爾煉化公司10%的股權,華信公司收購俄遠東地區三個油氣區塊及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國際公司(KMGI)下屬企業51%的股權。此外,三大石油公司還與阿聯酋、越南、印尼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多項油氣合作協議。
8.司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生產指標穩中有增;降本增效、轉型升級,努力適應新常態
2015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采取各種措施確保生產平穩運營,生產指標小幅增長。1-9月,三家公司原油產量合計增長5.5%、天然氣產量合計增長3.4%,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銷售量均小幅增長;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和國內油氣市場需求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三大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滑。1-9月,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銷售收入同比分別下降25.62%、27.36%、33.43%,中石油、中石化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68.14%和47.82%,中海油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6.14%。國內三大公司經營業績下降幅度與國際大石油公司大致相當。
三大公司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壓減投資、調整資產結構,發揮一體化優勢,積極應對低油價帶來的沖擊。三大公司前三季度資本支出降低1/3以上,上半年單位油氣操作成本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與此同時,三大公司深化改革,積極實施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繼續推進專業化重組整合,著力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適應新常態。抓住“十三五”發展機遇,積極謀劃,調整部署,整合資源,拓展市場,發展國際油氣合作,謀求新發展。
9.氣行業改革從局部轉向覆蓋行業、企業和政府的全產業鏈“立體式改革”
2015年,我國油氣上中下游各領域的改革加速推進。國家啟動了礦權制度改革,新疆6個油氣勘查區塊實行勘查開采招標試點,突破了資源品種、勘探階段和企業資質三個限制;原油進口使用權和進口資質逐步放開,13家地煉獲得進口原油配額5518.88萬噸/年,其中7家企業同時具有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天然氣價格經過兩次調整,實現了非居民用增量氣與存量氣價格并軌,整體降低了非居民氣價水平,試點放開直供用戶價格;推動建立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為市場決定價格打下了基礎。
政府管理方式繼續轉變,全面清費立稅,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行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制度,加強對過程和事后的監管;出臺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完成了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將國有企業界定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分類施策。隨著改革的加速推進,各種矛盾逐步暴露,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監管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為改革護航,避免因放開而出現失控,因減員而影響穩定。
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展望
1.石油市場寬松局面難以明顯緩解,國際油價反彈乏力
2016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速放緩。預計全球GDP增速為3.2%,較2015年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美國經濟復蘇基礎日益穩固,歐元區經濟復蘇略有好轉,發達國家石油需求仍然疲弱。新興經濟體中印度一枝獨秀,其他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繼續放緩,拉動石油需求增長的動力不足。世界石油需求增速下降,預計增長110萬桶/日,較上年降低60萬桶/日。中國、印度、美國將是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2016年,世界石油供應繼續增長,基本面仍將寬松。美國非常規石油生產在超低油價下的抗跌性仍然較強,歐佩克限產政策難產,伊朗解禁后出口增加,美國放開原油出口,加劇供應過剩的市場心理預期,供需再平衡尚需時日。預計世界石油供應增長70萬桶/日,其中歐佩克增長120萬桶/日,非歐佩克下降50萬桶/日。全球原油貿易進一步東移,主要資源國在亞洲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寬松的供需基本面決定了國際油價仍將低位徘徊。預計2016年國際油價同比下降,WTI和布倫特原油價格接近,期貨年均價在40~50美元/桶。如果中東地區局部戰爭或資源國局勢動蕩造成供應中斷,美國非常規油氣產量超出預期下降,歐佩克轉變態度采取限產保價的政策,則全年均價有可能反彈至55~65美元/桶。若新興和發達經濟體部分國家爆發經濟危機,資源國大幅增產,特別是伊朗和美國原油出口高于預期,則屆時世界石油供應過剩加劇,年均價不排除下跌至40美元/桶以下。
2.天然氣產能大增,供需寬松程度加劇,價格仍將低位運行
2016年,預計全球天然氣需求約為3.55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天然氣產量為3.76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5%。北美天然氣需求平穩增長,增幅為3%,美國LNG首次出口,或致其國內供應側收緊,氣價觸底反彈,預計HenryHub全年均價為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歐洲燃氣電廠經濟性增強,發電用氣帶動需求增長5%,供應依然充裕,氣價低位震蕩,預計英國NBP全年均價為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亞洲需求小幅增長2%,其中中國和印度受氣價下調和環保力度加大影響,天然氣需求增速反彈,但日本、韓國重啟核電降低了LNG需求;與油價掛鉤的日本LNG進口均價預計在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現貨價格在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
LNG市場供過于求矛盾加劇。按計劃2016年全球將有7個大型LNG液化項目投產,新增產能5000萬噸/年。預計東北亞現貨市場需求有限,LNG過剩資源繼續“西流”。資源過剩或將導致更多的違約、轉售以及合同復議,市場的靈活性增強。
3.煉油、乙烯能力繼續增長,煉油毛利有望保持較好水平,市場上原油過剩將轉變成油品過剩,部分煤基烯烴和乙烷裂解項目建設將被推遲
2016年,世界煉油總能力預計達到48.7億噸/年,凈增4100萬噸/年。新增煉油能力8000萬噸/年,主要來自印度、美國和中國;淘汰煉油能力約3900萬噸/年,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和歐洲。煉油毛利有望繼續維持較好水平,但低油價刺激下的世界原油加工量不斷增加,石油市場的原油過剩將轉變為油品過剩,使煉油毛利承壓,煉油毛利總體水平可能遜于2015年。未來幾年,美國煉油業擴張步伐可能有所放緩,中東部分煉化項目被迫延期,歐洲、日本等成熟市場的煉油能力將繼續下降。世界汽柴油供需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多數地區柴油過剩。各國對油品質量和環保要求日趨嚴格,車用燃料繼續升級換代,對船用燃料油硫含量的要求將更加苛刻。
2016年,預計全球乙烯需求增長約500萬噸,達到1.53億噸,亞太地區仍將是世界乙烯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新增乙烯產能約380萬噸/年,總產能接近1.6億噸/年。世界乙烯生產將繼續保持北美、亞太、中東三足鼎立的格局,中東地區在世界乙烯生產中的地位將繼續提高。未來幾年,全球乙烯產能增長將因老裝置淘汰、煤基烯烴產能增勢減緩而放緩。中東地區新建乙烯裝置將更多地采用較重質的混合原料,美國以外地區乙烯原料輕質化和多元化進程可能放緩。隨著美國一批新建乙烯裝置在2017-2018年集中建成投產,亞洲和歐洲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乙烯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4.石油需求繼續平穩增長,三大油品供應過剩加劇,凈出口將突破2500萬噸
2016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6.7%。在乘用車保有量繼續增長、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及原油儲備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預計我國石油需求同比增長4.3%,表觀消費量達到5.66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62.0%。
中國成品油需求增長繼續呈現“汽快、煤高、柴低”的特征。受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傳統產業深度調整影響,成品油需求增速下降。預計2016年中國成品油需求量為3.30億噸,同比增長3.9%。汽油、柴油、煤油表觀消費量分別為1.25億噸、1.75億噸、0.31億噸,需求增速總體均有下降,同比分別增長7.4%、0.4%、12.2%。
國家放開原油進口權的影響開始顯現。隨著更多的地方煉廠獲得進口原油,地煉原油加工量將有顯著提高。2016年,我國原油加工量預計為5.49億噸,成品油產量為3.56億噸,同比增長5.5%。其中汽油、柴油、煤油產量分別為1.30億噸、1.86億噸、399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4%、3.3%、10.6%。成品油供需盈余繼續擴大,成品油出口(尤其是柴油出口)將呈現常態化和規模化的特點,預計2016年我國成品油凈出口量將達到2500萬噸,同比增長31.0%。
5.氣需求量突破2000億立方米,總體依然過剩,季節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價格下調和環保趨嚴將拉動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回升。預計2016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20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3%。其中城市燃氣消費量為82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1%;發電用氣量約為31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7%;工業燃料用氣量為61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1%;化工用氣量為29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7%。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達到6.4%。
2016年,預計天然氣供應穩定增長,總量達到2080億立方米。國產氣供應量將達1390億立方米,增長5.5%,低氣價將制約煤層氣、頁巖氣和煤制氣的生產。進口量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進口天然氣690億立方米,增長10.6%,占消費量的比例為33.7%。其中,LNG進口2160萬噸(約合300億立方米),增長11.1%。2016年LNG長貿協議陸續進入窗口期,資源增量將超過700萬噸,資源過剩問題突出,國內儲氣調峰能力不足,夏季限產、冬季限供的問題仍有可能發生。
6.煉油能力略有增長,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乙烯新增產能將全部來自煤基烯烴
2016年,預計中國凈增煉油能力900萬噸/年,總煉油能力將達到7.2億噸/年,同比增長1.3%。其中新增煉油能力3000萬噸/年,淘汰落后產能2100萬噸/年。全年原油加工量為5.49億噸,同比增長5.3%,增量主要來自獲得原油進口使用權的地方煉廠,主營煉廠原油加工量占比進一步下降。國內成品油資源過剩將進一步加劇,煉廠開工率仍維持低位,成品油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煉油行業結構調整、質量升級繼續推進,以去產能為主的供給側改革面臨挑戰。
2016年,中國乙烯總產能將達到2430.5萬噸/年,同比增長10.5%。盡管低油價使多個項目推遲,但新增能力仍將達到230萬噸/年,且均來自煤制烯烴。預計乙烯產量將達到1835萬噸,同比增長4.3%。
7.覆蓋全產業鏈的“立體改革”將全面展開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深化油氣行業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2016年,《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即將出臺,油氣行業改革將進一步打破行政壟斷、管住自然壟斷、放開競爭環節。各項改革將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的制定也將是2016年的重頭戲。
在行業改革方面,上游勘探開發領域將圍繞礦權制度推進改革,重點集中在提高礦權持有成本、加快礦權流轉、建立儲量交易市場、建立健全勘探開發監管體系等方面;油氣儲運領域將按照網運分開的既定思路,逐步推動管道業務分離分立,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成立獨立的管網公司;油氣流通領域繼續放寬原油進口和成品油出口限制,更多的企業將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和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各類主體成品油出口配額將進一步增加;價格形成機制將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可能率先放開,天然氣價格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路,嚴格管輸費的管理,完善石油和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功能,逐步推進油氣價格的市場形成。
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改變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從管人、管事、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重點加強對國有資本布局的監管,引導企業突出主業;成立資本運營公司,上市企業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企業內部的專業化重組,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將逐步剝離。
在政府管理方面,改革仍將集中在公開審批流程、改變審批方式、完善負面清單管理、變事前審批為事后監管、實行分類定責考核、加大清費立稅力度等方面。同時繼續完善行業監管體系,健全油氣法律體系。更多相關油氣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油氣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本文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