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減肥美容”等功能火遍微信朋友圈和各大電商的酵素產品,不僅宣稱的功能頻頻遭到專家質疑,產品質量也十分令人擔憂。國家質檢總局日前統計,去年全年,共有49批次進境酵素產品被檢出不合格,且不合格理由集中在微生物超標上。在業內人士看來,微生物超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生產過程的操作失誤,另外價格相差大、功效宣傳過度也暴露了酵素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無國家標準可依的缺失。
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信息顯示,2015年2月不合格進境食品化妝品中,來自臺灣地區、生產商為泰康泉生技有限公司,品牌名為“水益酵素”的產品因菌落總數超標而登上黑榜。實際上,在2015年一整年,國家質檢總局先后查出49批次的酵素產品質量不合格,其中21批次的不合格原因為菌落總數超標,1批次酵素產品檢出大腸菌群超標,有1批次檢出沙門氏菌,另有4批次為鎂超標、2批次產品為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還有部分批次產品不合格的理由為未提供所需證書。
有食品行業不具名人士稱,從進境酵素產品不合格的理由之“多元化”足以見得酵素產品質量問題的嚴重。該人士逐一介紹,按照衛生部相關文件要求,食品樣品中不得檢出沙門氏菌;另外,菌落總數的超標間接反映出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操作不當、消毒措施不到位、衛生條件把控不嚴格等問題。
可以說酵素類產品是近年來新興火起來的食品品類,由于聲稱有排毒瘦身、調節免疫、改善慢性疾病等多重功效,一時間被稱做“口服的黃金液體”,受到國內眾多消費者的追捧,僅在淘寶網搜索一欄輸入“酵素”一詞,便能搜索到100頁、15.87萬件產品。
酵素產品五花八門,但是標榜的功能卻幾乎一致,而瘦身減肥、排毒養顏的功能也恰恰成為眾多業內人士質疑的一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曾公開解釋稱,“酵素”是從日語翻譯過來的,并不是一個確切的表述,一般所說的“酵素”指的就是“酶”。
而酶是生物產生的一種高分子催化劑,是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劑。酶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消費者通過食用“酶”相關產品就能達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起到減肥、養顏的功效。據介紹,目前發現的酶除了極少數是核酸以外,絕大多數屬于蛋白質。作為蛋白質,酶在胃酸的作用下變性,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腸黏膜細胞的氨基肽酶的作用下,幾乎完全被分解成氨基酸,并徹底失去活性。換句話說,口服酶會在消化道中“失活”,會被分解,沒機會進入細胞,不可能起到宣傳中的減肥、降脂等各種功效。
不僅品牌雜亂、產品數量繁多,酵素產品的價格也在銷售中出現了較大差距。北京商報記者在電商網站上發現,一款康恩貝酵素的原價標注為528元,但是促銷價格低至66元,而且還在做“買2送1盒同款+2盒VC”的活動;此外,同一品類產品的價差也較大,例如在一家Lumi品牌的旗艦店,一款綜合發酵蔬果酵素飲料50ml 6瓶裝產品的促銷價格為158元;然而另一款品牌為森活的酵素綜合蔬果飲料300ml裝的售價達到268元。除此之外,酵素原液的定價更貴,Lumi品牌的綜合果蔬發酵飲料的原液720ml的售價達到了1680元。
對于產品價格的混亂,上述食品業內人士稱,價格差距與制成酵母原料成本的不同有關,除此之外也與生產廠家眾多、生產手段參差不齊,且缺乏具有針對性的監管和生產許可,各項生產指標沒有相應的標準可依有關,更值得一提的是,產品質量保障的缺失也與此密不可分。
據《2013-2018年酵素菌生物有機肥料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了解,作為健康產業的新起之秀,全球酵素市場規模2014年已超50億美元。但是目前酵素的產品界定卻仍模糊,多位業內人士稱酵素是介乎食品和保健品之間的產品,目前只能按照飲料、果蔬飲料或者固體飲料的標準進行檢驗檢疫。而對于酵素產品中酵素或者酶的添加量,更是沒有明確的規定。不過有消息稱,這一現象將有望得到改變。據悉,此前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透露,目前已開展《酵素分類導則》制定的前期準備工作,未來還將展開有關酵素的更多標準的制定,使酵素產品有“標識”可尋。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