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我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量子通信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實現信息的傳遞和加密?
量子理論被認為是繼牛頓經典力學后,人類科學的顛覆性發現。量子通信,即利用量子糾纏效應,來傳遞信息。什么是量子糾纏?通俗地說,就像心電感應。量子力學研究發現,宇宙中任何一個粒子都有“雙胞胎”,二者即使隔開整個宇宙的距離,也仍然一直保持同步同時同樣的變化。一對粒子同步同樣變化的狀態,就是量子糾纏態。處于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無論分離多遠,它們之間都存在一種神秘的關聯。
利用這一原理,人們可以制備出一對糾纏粒子,把它們放在不同的位置,當這邊的粒子一動,對端的粒子立刻就接收到信息。這就是量子通信。
目前我們討論的“量子通信”,主要包含兩個應用方向:一是用量子技術取代目前技術(光纜)來傳遞信息;二是仍用目前技術傳遞信息,但信息加密的秘鑰用量子原理來分配、傳遞秘鑰。
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如何?
量子保密技術被普遍認為是“理論上百分百不可破譯截獲”、“百分百安全”,主要基于兩個原理: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和量子不可復制原理。量子密碼通信傳遞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傳遞密鑰,甲發送確定狀態的光子,乙采用收發器接收,而后甲乙互相對應光子狀態,一旦發現光子狀態改變,即可確認被竊聽。
但最大的難題是:光子會丟失。光子發射一段距離后就會衰減,若沒有中間站“在路上幫它調整狀態”,它就無法完成穿越。
因此,量子通信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就是:讓光子保持量子糾纏狀態的距離變得更長、讓光子傳輸的速度更快。在同等技術條件下,中間基站(或稱“節點”)的質量非常關鍵。
理論上,即使是量子計算機,也不可能破譯量子秘鑰,然而實際應用中,仍有許多因素可能導致秘鑰泄露。尤其是中間基站,需要先接收,再發送,容易存在被截獲的漏洞。
量子技術目前發展狀況如何?
目前,歐洲主攻傳輸中的中轉基站技術,美國主攻量子計算機的硬件,中國主攻長距離量子加密通信。總體而言,歐洲領先美國,而中國在實際應用方向走在前列。
今年7月,中國將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顆衛星將推動實現無光纖的空中通信。該衛星搭載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可與地面上相距千公里量級的兩處光學站同時建立量子光鏈路。
量子衛星發射后,天地一體化量子科學實驗系統將投入正式運行,完成的科學實驗任務包括: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星地量子糾纏分發以及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等。
量子通信作為未來通信安全的關鍵技術,必將會大規模商用,為信息社會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發展態勢及供需格局預測報告。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