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國家政策扶持和社交網絡發達的東風,跑步產業也迅速地火了起來。政府、商家、個人,每一方都想從中獲取自己的利益。這本來并無可厚非,問題是,繁榮的表象下,是否隱藏著問題?國內跑步產業如何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路徑?
跑步產業迅猛發展跑步絕對是個好買賣。
2014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即當年的“46號文”,從頂層設計上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心針”。隨后,國家體育總局、各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相應政策,推動體育產業和消費的發展。在跑步產業研究者、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陳國強看來,這對企業和創業者而言,無疑是明顯的利好消息。
當然,比起背后的支持政策,更加易于觀察、引人矚目的是近些年跑步運動的火爆。以馬拉松比賽為例,幾年前,全國范圍內的馬拉松比賽總共只有四五十場,但到了2016年,僅以浙江省為例,省內各地舉辦的半程或以上的馬拉松比賽就超過了70場;2015年全國舉辦的半程或以上馬拉松賽事不下500場。至于細化到各種組織舉辦的迷你馬拉松、森林跑、校區跑、顏色跑、熒光跑等大小不一、花樣各異的跑步活動,那就真的只能以“不計其數”來形容;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10月18日一天,就有27個路跑比賽在全國各地舉行。
跑步產業紅火,各方力量紛紛涉入。首先,各地方政府非常積極,都爭著要把跑步賽事當成“城市名片”。陳國強說,浙江文成縣今年10月舉辦了半程馬拉松賽,為了吸引參賽者,當地政府為比賽選手提供了免費住宿的優惠政策。
商家就更不用說了,在跑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企業都牢牢把握住商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運動裝備、補給這類傳統的跑步產業,近年來專門針對跑步而產生的細分服務企業也很多,而且創業者大多具有資深跑者的身份,他們往往從跑者的網絡社區做起,凝聚人氣后,再提供付費增值服務:包括組織跑步賽事、提供訓練咨詢、裝備評測導購等。
同時,跑步產業也與其他產業結合。例如,有旅行社提供赴異地跑馬拉松的打包服務:賽事報名、護照證件、交通住宿、賽后在當地的旅游,一站式搞定。在大型跑步賽事中,心臟除顫設備與服務的供應是剛需,而賽后的拉伸、運動創傷的恢復也必不可少,這都給原來的產業提供了拓展機會。
尤其在社交網絡風行的當下,政府、商家和個人的形象不僅僅出現在官方的、傳統的媒體上,而且在跑友們的朋友圈、微博里病毒式地傳播,這種影響力是以前的各種營銷模式難以企及的。更何況比賽組織方還有意識地在各大網絡平臺主動發起話題造勢。
跑步究竟有多賺錢?陳國強告訴記者,全國范圍內的跑步產業產值很難估算,但可以從一些個例管中窺豹。他指出,以馬拉松為例,毛利率是很高的,他估算應該在200%-300%。2013年北京馬拉松被爆總營收3000萬元,陳國強粗略算了一筆賬:“北馬”名額3萬人,全部為全程,報名費每人200元,僅這一項收入就是600萬元;每個高等級贊助商的贊助額估計都不會少于1000萬元;這樣,收入達到3000萬元并不難。而據他透露,一場馬拉松比賽,如果不上央視這樣的全國性平臺直播的話,全部支出就在500萬-600萬元。
至于跑步帶動的相關產業產值,就更難估量。即使是浙江文成這樣只有5000余人參加的半程馬拉松賽,當地政府還提供了免費住宿,但據賽后評估,每一個參賽者在當地的平均消費也在200-600元。據媒體報道,去年的廣州馬拉松以2000萬的投入撬動了8000多萬的經濟效益,而今年這個數字肯定會明顯增長。更不用說2014年廈門國際馬拉松評估報告顯示:廈馬當年估計將給當地旅游市場帶來的價值,最高可達90.23億元。
是否“虛火過旺”?
陳國強不僅是跑步產業的研究者,其本身也是一名資深跑者,從1998年開始跑馬拉松,曾連續10年參加上海全程馬拉松賽,“跑馬”的足跡遍布國內外。他直言,國內跑步產業迅猛發展的繁華景象下,暴露出一些問題。“虛火過旺。”他用這四個字來形容。
首當其沖的是安全問題。今年12月5日舉行的深圳國際馬拉松賽事上,數名選手因身體不適被送往醫院。其中一名33歲的深圳男子在接近終點時倒地,送醫后不幸去世。而這并不是今年國內馬拉松賽場唯一的悲劇。
今年北京馬拉松有多名選手昏迷或需要急救。10月25日,合肥馬拉松,一30歲左右的男子臨近終點時突然暈厥,不幸猝死。11月8日,上海馬拉松,一年輕男跑友在賽道26公里處突然倒地不起,在身邊跑友和醫護人員的合力救治下脫離危險。11月15日,上饒馬拉松一名20多歲的跑友在沖過終點后摔倒,心跳驟停,搶救無效死亡……
陳國強說,跑步中出現的人身安全事故很多都與心臟問題有關。他提出,有效減少類似問題的發生的有效檢查措施是心臟彩超,但這一檢查目前并未列入大多數國內馬拉松報名要求提供的體檢項目。他說,提這個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做心臟彩超要花費額外的金錢和時間,許多跑者未必愿意,賽事組委會也未必愿意推行。今年的杭州馬拉松報名需要提供心臟彩超,規定一出就引來不少無法理解的跑者的抱怨。
另外,他還舉例說,現在我們的馬拉松比賽,沿途會有許多觀眾大喊“加油”,這在他看來其實并不科學。“長跑過程中,尤其是接近終點、身體接近極限狀態時,量力而行非常重要。不顧身體狀態,一味‘加油’,非常危險。”
缺乏科學知識普及,而在產業資本推動下急劇升溫的“跑步熱”,會帶來對跑者不可忽視的運動傷害,作為一名資深跑者,他很擔憂。
陳國強還提出,目前國內不少中小城市的馬拉松主要是政府投資,而且有的為了擴大影響力,一定要上央視直播,投入很大。“當然,政府這么做的理由很多:推廣城市形象、‘性價比’高,等等。”但在他看來,如果一直是政府來出錢,是有問題的。相比之下,美國等馬拉松運營較為成熟的地區,政府并不出資,賽事成本由跑步協會等民間組織籌集。
他親身體驗過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卡梅爾、伊利諾伊等地的馬拉松賽,與國內馬拉松相比,它們的成熟之處在于更加注重細節。他參加過國內的一次馬拉松賽,組委會在終點并未提供飲用鹽水,而這將增加跑者的心臟負擔。他說,國內某些賽事組織者的差距在于,有些是缺乏服務意識,有些是有滿腔熱情想服務好跑友卻不知細節到底該怎樣做。
陳國強說,對于國內跑步產業的發展趨勢,他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在他眼里,真正長期堅持跑步的群體應該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數量,“爆炸式增長”不一定是好事。任何產業都會有它的起伏周期,個人跑者如果只是為了“秀”,新鮮勁頭過了也就不再會玩兒了。他尤其希望,政府、商家等力量不要做一錘子買賣、賺一把就走,而是真正把這個產業規范地做起來。
更多相關體育行業信息最新行情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體育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