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臨床醫生不借助體外診斷和醫學成像手段,幾乎無法對疾病進行確診。而在眾多醫學成像手段中,磁共振(MRI)技術設備的推廣應用速度極快。
據悉,截止2016年8月28日,國產磁共振有效注冊證數量達到132個。
如此多的企業競爭國內市場,他們能盈利嗎?未來的前景如何?
據2016-2021年中國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統計,2011~2015年,我國磁共振設備年銷量從892臺增加到1507臺,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1%;共振設備保有量從4381臺增加到9089臺,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7%;每百萬人口磁共振設備擁有量則從3.3臺增加到了6.6臺。
盡管如此,我國人均磁共振設備擁有量仍處于較低水平,尚難滿足醫療需求。未來,我國磁共振設備市場有較大發展空間。
磁共振成像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醫學成像診斷技術,是繼計算機斷層成像(CT)后,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從技術層面,磁共振設備分為低端、中端、高端三檔。
中端市場:增長最快
中端磁共振設備市場,主流產品是臨床實用型1.5 T超導磁共振設備。其作為高場強磁共振設備,可完成血管造影、神經病學、心臟病學檢查等多種臨床應用,尤其適用于前列腺疾病、腦膜炎、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早期定性分析和治療規劃。而由我國自主研發的臨床實用型1.5T超導磁共振設備,與國外同檔次產品的技術水平相當,能夠滿足大中型醫院的日常診斷需求。
《報告》顯示, 2011~2015年,我國1.5T磁共振設備年銷量從408臺增加到771臺,年復合增長率為13.6%。隨著超高場強磁共振設備新技術逐步被移植到1.5T磁共振設備上,后者成為最成熟的機型。
盡管3.0T磁共振設備比1.5T磁共振設備的掃描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但是后者具有經過驗證的更為可靠的成像磁場強度和質量。綜合來說,高性價比是1.5T超導磁共振設備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高端市場:差距明顯
目前,我國高端磁共振設備市場的主流產品是臨床研究型1.5T超導磁共振設備和3.0T超導磁共振設備。其中,3.0T設備的信噪比、空間分辨率明顯更高,且掃描速度快,血管成像效果顯著強于1.5T磁共振設備。
《報告》顯示,2011~2015年,我國3.0T磁共振設備年銷量由146臺增加到228臺,年復合增長率為9.3%。市場上有GE、西門子、飛利浦、東芝和聯影5個品牌。由于價格高昂,主要用戶是科研機構、大型醫院。
在技術上,國產高端磁共振設備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仍然存在明顯差距,特別是在高清彌散、波譜分析、功能成像(fMRI)等高級成像方面,很多國產設備難以實現。
從市場角度來看,進口品牌占據了我國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7成。基于沒有掌握或僅僅部分掌握核心技術和僅剩低端市場的現狀,仍然有二十幾家企業在國家扶持政策生產磁共振。
正是這些國家和地方的補助誘使了有這么多的廠商參與到磁共振的研發中來。
但這樣也導致了兩個結果。一種是為了滿足政府的面子工程,有可能項目通過了政府的驗收,但并不能投產,只是為了項目做樣機。
第二種是借力政府支持,加上公司發展和市場的需求,真正去做了這個項目,后續也能投產。但問題在于技術瓶頸很難突破,即使花了兩三年攻堅突破下來了,技術的價格早已經跳水,所以也無法獲得可觀收益。
國際品牌現在也都有做中低端的(一般OEM),價格也很有競爭力。例如,安徽的一個核磁投標,所有的機器最終還是給GPS拿走了。
要是論價格,國際品牌并不弱勢。同時有銷量優勢,同檔機器總體的物料成本理論上會比國產的便宜,因此他們的價格空間很大。可以說中低端的產品其實都在打價格戰,利潤很低。
這一點也可以從幾個上市公司招股報告中看出端倪。
以貝斯達為例,2015年1-3月、2014年度、2013年度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3.56%、42.50%、35.66%,波動較大。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在政府資助面前失去了對市場的理性分析。邁瑞在2011年前后,面對2-3億的政府資助,還是客觀的分析了市場和自身的技術實力,沒有加入到超導磁共振的競爭中來。
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我國醫療機構依賴進口的現象比較嚴重。如核磁共振、CT、MI等高性能產品則大都來自進口。
2015年,針對國產醫療設備的轉型升級,政策方一共下發18部文件,國家政策正高度關注醫療器械發展。受此影響,高端醫療器械投資前景值得期待。預計大型影像設備、高值醫療耗材等高性能醫療器械將成為未來政策扶持重點。
市場預測:內需仍強
《報告》提到: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磁共振設備在精確性、適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大大提高。這將促使一大批“老”的磁共振設備提前“退役”,引發新的市場需求。預計2016年我國磁共振設備銷量將增加,之后幾年增勢會趨于平穩,保有量持續增長。
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療設備固定資產規模以億元計,且每年在醫療設備上的投入以千萬元計,其存在極大的可拓展空間。另外,磁共振設備使用壽命一般是8~10年。在使用一定年限后,醫療機構需要對舊設備進行更新升級或者購買新設備。目前,部分省市級醫院已開始更換使用多年的舊設備,配備功能更完善的臨床應用型1.5T高場強磁共振系統。但是,由于購買新設備的成本巨大,因此,很多醫院還是將現有設備更新升級作為首選。”崔澤實介紹。
《報告》還提到,目前,我國一些大型教學醫院也在更新、引進臨床研究型磁共振設備。而區域醫學影像中心的建立,將推動醫療影像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國家對國產設備的扶持力度遠超以往。這將加速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國產化進程,推動國產設備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國產磁共振設備企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雖然磁共振成像時間較短,但是醫生在閱讀、分析磁共振影像片子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遠遠超過CT。目前,磁共振設備臨床應用領域亟須加強專業人才培訓。尤其是基層醫務人員在使用磁共振設備上存在明顯的技術‘短板’。建議企業在拓展基層磁共振設備市場的同時,還要給予更多的技術支持。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