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是指廢棄的電子電器產品。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電子電器產品種類繁多,同時,由于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子電器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以致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電子廢棄物屬于固體廢棄物,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具有非常大的潛在危害。同時,電子廢棄物又是各種資源的集成,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因此,如何妥善處理電子廢棄物,實現環境保護和資源再生也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中國電子垃圾處理行業現狀分析。
宇博智業《2016-2021年中國電子垃圾處理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分析,當前我國電子垃圾處理行業呈現以下特性:
1、電子廢棄物增長進入高峰期,洋垃圾不斷涌入。未來幾年,我國將進入電子電器產品報廢高峰期。我國還是發達國家電子垃圾的傾倒場。目前世界上有30~40%的電子垃圾被運到亞洲,其中又有70~80%涌入了中國,已給我國部分地區,如廣東貴嶼、浙江臺州等地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2、法律法規尚不健全。2007年3月正式施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從電子信息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進口等環節抓起,從源頭控制電子廢棄物的污染。但很多污染發生在回收處理的過程。對于建立有利于電子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無害處置的財政、稅收等方面的鼓勵措施,以及打擊各種嚴重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的隨意處置電子廢棄物的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仍有待修訂完善。
3、有統一的回收體系。我國很大一部分電子廢棄物被私人回收,流向手工作坊式的小型拆解廠,它們將廢棄物進行手工分解,提取元器件的有用金屬后,大量殘余部分被當作普通生活垃圾扔掉。只有少部分電子廢棄物由專門從事電子垃圾拆解的正規企業集中分離,從中獲取原料,產生的危險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由于專業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必須獲得相應資質,具有符合環保要求的收集、處置固定場所及處理設施,投入和運營成本較大。私人作坊每拆解1噸電子垃圾,可獲利3000~10000元,而其成本近乎零。此消彼長,造成了我國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的混亂局面,使電子廢棄物中的污染物質難以控制,造成后續的環境污染問題。
4、回收處理技術薄弱,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技術主要分為物理技術和化學技術,利用機械粉碎、與化學溶液反應等手段回收有用物質。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電子廢棄物處理水平和處理能力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配套的環保工藝和設備比較落后,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難以達到相關排放標準,對環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1、健全政策法規,完善回收機制。
首先,明確相關行政機構責任,在電子垃圾回收再利用各環節中對生產者與銷售者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二,落實電器電子生產商回收責任,生產商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電子垃圾進行正確的分類回收。再者,借鑒德國做法,明確大型電器電子銷售商(線上以及線下)在電子垃圾回收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另外,針對資源再利用及電子垃圾處理處置企業,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提高電子垃圾回收利用率并確保無害化處理處置。
最后,通過各項政策規定,創建有效、多渠道的回收機制。
2、加強教育培訓,扶持企業創新。
建議充分發揮大眾媒體、公益組織等機構的作用,針對不同人群展開重點教育和輿論宣傳,倡導公眾綠色消費,引領公眾正確處理廢棄電器電子設備;建立電子垃圾回收培訓機制,對相關行政人員以及生產、銷售從業者開展專業知識培訓。
此外,對于電子垃圾處理企業、網絡回收平臺,建議政府通過政策支持、減免稅收等方式加以引導與扶持,使其良性發展;鼓勵電器電子生產商開拓創新,通過綠色設計減少電子垃圾產生、提高回收利用率。
3、積極開展合作,探索先進技術。
雖然發達國家法律法規及回收體系相對完善,但每年仍有大量電子垃圾通過非法渠道流入發展中國家,對當地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建議政府加強法律層面的國際合作,強化國際間對非法電子垃圾進出口的監管;此外,通過國際間的技術合作與實踐交流,掌握先進的電子垃圾處理技術。
國內方面,建議國家加大支持力度,鼓勵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與企業在生產設計、回收模式、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合作,探索更易實施的電器電子產品可持續回收與再利用模式。
只有健全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回收渠道、加強綠色設計理念,才能有效減少電子垃圾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使我國電子行業走上真正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