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來自低成本國家廉價產品的沖擊,再加上消費者對于產品快速更新換代的需求,德國傳統的紡織服裝行業承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德國迅速做出反應,以創新產品、優良設計和生產靈活性占領市場份額,謀得出路。在行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德國聯邦政府給予了行業和企業巨大的支持,包括制定合適的產業政策,為有潛力的項目計劃提供資金支持等。與此同時,研究機構和相關行業組織積極參與從基礎研究、設計到營銷等各個領域和環節,使得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轉化為產品,并投放市場,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升了競爭力。
紡織服裝業是德國第二大消費品行業,包括皮革企業在內,共有約1400家企業,每年創造銷售額約300億歐元,本土的從業人員超過11萬人。
1、生產全球化布局。為降低生產成本,德國企業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將生產基地轉往其它原材料、人工價格等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或地區。近幾年,由于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上漲,部分德國企業又將工廠遷移至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土耳其等地區。除了生產成本外,運輸成本和質量監控的方便性和可控性也是服裝企業需要考慮的。因此在勞動力成本不相上下的情況下,相比遙遠的亞洲,東歐國家更有優勢。
2、中小企業是行業主要力量。在德國,73%的紡織企業和71%的服裝企業的員工少于100人;78.6%的紡織企業和84.4%的服裝企業的年銷售額在一百萬歐元以下。年銷售額在五千萬歐元以上的紡織和服裝企業僅占了1%和1.2%。中小企業有著大企業缺乏的靈活性,相對更加了解市場需求,對市場變化能夠迅速做出反應。
3、注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德國的紡織服裝企業每年均投入上億歐元,用于新產品或者新技術的研發。2014年共有32%的企業在研發領域投入資金,19%的企業連續三年進行新品或者新技術的研發,新產品的銷售額占了總銷售額的18.5%。通過研發新技術,生產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和降低,2014年紡織業成本下降1.3%,服裝和皮革企業的生產成本下降了2.9%。
4、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率較高。德國是世界上繼中國、印度和意大利之后的第四大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國,2015年德國49.1%的紡織品和37.3%的服裝產品用于出口。因為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德國的品牌和設計在國際上頗具影響力,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德國75%的紡織服裝產品出口歐盟國家,2015年德國出口歐盟的紡織服裝產品總價值達190億歐元,其中紡織品74億歐元,服裝產品116億歐元。其中,奧地利、法國和荷蘭是德國的主要貿易伙伴。
5、網絡和專賣店為主要銷售渠道。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德國消費者購物習慣發生了極大的改變。2016年第三季度德國電商行業交易額達125億歐元,而服裝銷售所占的比例最大,占整體銷售額的22.4%。專家預計,至2017年紡織服裝產品的網絡銷售將增加50%。除了網絡銷售,垂直業務模式的專賣店銷售也是主要的分銷渠道。越來越多的服裝生產商加大鋪設零售網點力度,盡可能地展示和推銷產品和品牌,以贏得更多的用戶。
6、紡織業和服裝業面臨截然不同的市場前景。在紡織業領域,德國通過開發功能性及智能型紡織品,提高紡織品檔次,提高產品附加值,成功地改變了行業經濟增長方式。德國的紡織企業充分利用技術創新、管理、營銷和品牌優勢占領中高端市場。2015年德國紡織業創造銷售額110.5億歐元,增幅達3.4%。與2014年相比,國內銷售額基本保持不變,為53億歐元,僅增長0.1%,但國外銷售大幅增長7.0%,達51億歐元。其中,歐元區銷售額的增幅達到了8.8%(銷售額:29億歐元)。
紡織服裝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與欣欣向榮的紡織業不同,德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呈下滑態勢。由于國內外需求低迷,2000年至2013年間,德國服裝業的產量減少了48%,收入減少了57%。據行業最新統計,德國服裝業2016年1至8月的銷售額下跌4%。許多服裝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企業生存受到威脅。為應對困難,德國的服裝企業不得不采取減少企業員工數量,降低成本和采用自動化生產等措施。
7、產業用科技紡織品與“智能紡織品”領跑德國紡織服裝業。
德國紡織業的繁榮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產業用高科技紡織品的成功。2015年產業用高科技紡織品的銷售額強勁增長14.4%,銷售額占了紡織業整體銷售額近50%。產業用高科技紡織品是經過專門設計,具有工程結構特點的紡織品,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建筑、交通運輸、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德國的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水平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兩年一度的德國法蘭克福Techtextil展覽為全球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展覽。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