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業,是名符其實的大眾化交通服務業,安全與效率無疑是國家與消費者的最基本要求。中國民航業需要推動持續的創新與變革,才可能抓住國家戰略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巨大機遇。民航十三五規劃分析詳情如下。
民航局編制完成《中國民航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民航發展的五大任務,即確保航空持續安全、構建國家綜合機場體系、全面提升航空服務能力、提升空管保障服務水平、改革創新推動轉型發展。描繪了到2020年民航科技的發展藍圖。
到2020年,運輸航空每百萬小時重大及以上事故率低于0.15。航空運輸在綜合交通中比 重進一步提升,旅客周轉量比重達到28%;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42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7.2億人次,貨郵運輸量850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0.8%、 10.4%和6.2%。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60個左右,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機場網絡;空管保障能力穩步提高,年起降架次保障能力達到 1300萬。全面提升運行質量,航班正常率力爭達到80%,全面提升服務水平,打造民航“真情服務”品牌。通用機場達到500個以上,通用航空器達到 5000架以上,飛行總量達到200萬小時。建成綠色民航標準體系,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明顯成效,噸公里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5年平均 比“十二五”下降4%以上。
《規劃》從重大技術研發、人才與基地、企業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一是民航科技支持國家戰略實施的能力明顯提高。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力爭在綜合交通樞紐體系、航空監視網及服務、國產大型客機適航審定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
二是民航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加速提升。針對“十三五”民航安全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開展研究,力爭在民航持續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基于大數據的航空器全壽命維修工程、復雜環境下機場建設與安全運行、飛行員生理心理健康評估與人因工程、基于北斗的民航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三是民航高新技術的研發水平明顯提高。著眼民航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力爭在新一代機場運行控制與安全技術、機場安檢安防新技術、民航重點基礎或應用基礎研究等方面取得重點跨越。
四是民航科技人才與基地建設力度大幅增強。針對民航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需求與挑戰,力爭圍繞民航重點領域建設一批行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培養一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
五是民航企業創新主體的地位加速確立。針對民航創新體系的薄弱環節,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確立和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相結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民航科技協同創新體系。
六是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成效。著眼于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優化完善民航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政策環境,擇優選取成熟的重大科技成果進行轉化推廣。
七是民航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面向民航行業巨大的信息化需求,力爭在民航公共云服務、新一代空管基礎設施、智慧機場、民航互聯網+行動計劃、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重點提升。
此外,民航局還針對行業9個專門領域制定了專項規劃,各專項規劃將在總體規劃發布后陸續發布。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民用航空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從民航工作會議和民航十三五規劃來看,我國航空運輸是有發展空間和真實需求保障的,未來客運量能保證年10%左右的增速。而要成為真正的民航強國,仍需在航線網絡完善、空域結構優化、機場體系保障、服務質量、深化民航改革、科技創新等方面做更大的努力。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