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是富國之策,更是強軍之道,軍地結合產業受到“熱捧”。用軍工行業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政府轉型,成為不少地方政府的共同選擇。截至目前,在北京、陜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已有24個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基地。2017年我國軍民融合產業政策及發展趨勢又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
專家認為,發展高技術的軍工產業,通過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和電子等產業的帶動,逐步完成產業結構的升級,進而提高信息化時代的國家核心競爭力,這是利國利軍利民之舉。
軍民融合一方面通過軍參民擴大運用空間,壯大產業規模同時反哺軍工,另一方面通過民參軍可引入優秀的民用技術,通過競爭調動軍企的活力促進軍工技術的發展,民口企業進入軍工領域,不僅可以節省國防軍工的研發開支和產能投資;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市場化的競爭,降低軍方在軍品上的采購成本,因此軍民融合是強軍的基石。
從有關人士處獲悉,2017年有關部門將出臺一攬子政策加速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頂層設計方面,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指導意見和軍民融合“十三五”規劃有望發布。有關部門正在論證設立軍民融合產業基金,加快培育若干民參軍骨干企業。
2016年7 月,軍民融合綱領性文件《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印發。2017年1月,軍民融合的最高領導機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設立。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2017年一攬子配套政策將加速出臺,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據了解,全面推進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指導意見,作為軍民融合方面的整體性政策文件,在軍轉民、民參軍、軍民資源共享和擴大軍工開放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舉措。前期有關部門領導也明確提出了擴大軍工集團外部配套率和民口配套率的要求,并明確深入推進裝備競爭性采購。
同時,軍民融合“十三五”規劃也已基本制定完成。據專家介紹,軍民融合的實質是達到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資源共享和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到“十三五”末,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將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實現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民參軍、軍轉民是軍民融合的兩條主線。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去年12月表示,發展軍民兩用技術,要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法規,建立定期降密解密制度。要積極采用先進適用的民用技術成果,加快軍民通用標準建設,破除民參軍的技術壁壘。
國防科工局發展戰略委員會秘書長吳志堅認為,目前民參軍企業偏小而散,參與的范圍和層次都比較低,大部分產品以部組件為主,系統級的產品較少。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未來有關部門將重點拓展民參軍的范圍和層次,營造民參軍的政策環境,并明確提出在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重點培育民參軍的骨干企業。
在軍轉民方面,發揮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優勢,推進軍工高科技產業民用化。在航天、航空、船舶、核能、電子信息等領域加強軍工技術成果向民用轉化,促進產業化發展。
同時,有關部門正在論證設立軍民融合產業基金,充分利用社會資本,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此前,多個省份和軍工集團推出了軍民融合發展基金。例如,四川省設立百億元省級軍民融合發展基金,支持相關民營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航天科技集團聯合設立國華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首期規模302億元。
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姜魯鳴認為,未來軍民融合將呈現四大趨勢:以軍民融合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對國防科技工業高新技術發展產生牽引作用;在軍工經濟、民用效應、產業化和規模化、釋放國防科技儲能等方面,軍轉民將形成新的生長點;民參軍將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推動下,逐步進入大發展時期;國防科技工業將進入全面改革時期。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軍工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顯示,軍工科研院所改制已準備就緒,但由于國家關于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的配套政策正在制定中,待國家相關政策出臺后,軍工科研院所改革將快速穩妥推進。
在軍工混改方面,年初以來各大軍工集團紛紛發布2017年混改“路線圖”。例如,中國電科集團2017年工作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企業化改革,其目標是“資產證券化率達到35%,實現外部權益性融資超過100億元,投資超過150億元”。該集團強調,推進核心業務資產專業化重組和市場化運作,新建若干家子集團和專業公司。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