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運營平臺數量減少,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據第三方網貸數據顯示,目前,網貸行業成交量前100的平臺成交量占到全行業成交量的75%。可以看出,網貸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巨頭市場逐漸形成。以下是2017年我國網貸行業市場分析:
2016年網貸監管落地,p2p網貸正在經歷著一輪重生。從各地方金融辦的專項整治、《p2p網絡借貸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落地,再到《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的發布,網貸監管的步伐不斷加快。可以預見,2017年的網貸行業發展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合規平臺將得到快速發展。
自去年8月,銀監會聯合四部委正式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P2P網貸機構存量進行整改以來,至今已歷時半年,進入下半場。有關大數據表明,整改工作已經步入尾聲。
據盈燦咨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1月20日,已有民生銀行、江西銀行、徽商銀行、恒豐銀行和華興銀行等32家銀行布局網貸平臺資金直接存管業務,并有188家正常運營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約占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8%,其中真正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的平臺僅有99家,占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的4%。
從地域分布來看,銀行資金存管已上線最多的四個省市分別是廣東67家、北京41家、浙江20家、上海19家,這四省市合計147家,占全國已經上線的71.71%。深圳有47家P2P網貸機構銀行資金存管上線,占廣東省70%,占全國已經上線的22.93%,全國最多的城市。
此外,在合作平臺篩選上,各家銀行的條件都比較嚴苛,一般要求平臺具有國資、上市公司等背景,或者業務成熟、風控體系完善且成交額達到一定級別的民營平臺,比如與徽商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的安徽平臺好車貸。
業內人士認為,《網貸暫行辦法》的出臺使得銀行資金存管成為判斷平臺合規的重要指標,也將增加平臺的運營成本,預計不少中小平臺將面臨出局,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隨著監管細則逐漸明朗,銀行態度轉向積極,但是仍有大量平臺沒有與銀行簽約資金存管。對此,有銀行業人士表示,P2P行業未來或有很大發展空間,P2P存管市場是一塊不小的蛋糕。各家銀行都很重視這塊市場,監管細即將落地,銀行涉足P2P存管業務已經具備一定的經驗,接下來網貸行業將會迎來一股由資金存管帶來的市場沖擊,未能與銀行達成合作的平臺面臨增信壓力。更多相關網貸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網貸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