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經過2016年的調整,消費金融成為當下互聯網金融乃至整個金融領域的熱點,網貸監管帶來的影響可謂深遠,包括行業調整、轉型、合規等一系列問題。目前,網貸已經步入大洗牌的“前夜”。與此前的“野蠻發展”相比,現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趨于冷靜。在競爭與監管的雙重壓力下,“裸泳者”早已顯現,良性退出正在進行。以下是2017年我國網貸行業現狀分析:
數據顯示,目前問題平臺的數量已開始有所下降。今年1月份,共有64家平臺停業或出問題,其中問題平臺29家,包括6家跑路和23家提現困難的平臺;停業的平臺有33家,轉型的有2家。
《互金報告》指出,最近一年,監管措施陸續出臺,加速了實力較弱的互金平臺的離場,網貸行業已進入洗牌期。除了前述幾種業務發展方向外,也有不少經營困難或不合規的網貸平臺選擇主動退出市場,也有數百家平臺選擇隱形停運,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趨勢,體現了優勝劣汰的健康發展機制。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問題平臺數量已開始下降。”盈燦咨詢分析師張葉霞表示,“合規”仍是今年網貸行業的重頭戲,不少平臺在監管細則出臺后便開始放棄網貸行業。但平臺整改的腳步尚未停歇,未來網貸行業運營平臺數量仍將進一步下降。薛洪言預計,在這樣的背景下,P2P行業今年或僅存500家。另有網貸行業人士直言,最終P2P網貸行業平臺數量不會超過10家。
“隨著地方性監管細則的出臺,互聯網金融行業‘洗牌與重塑’同時并行。目前網貸合規建設工作的脈絡日益清晰,對平臺的要求日益具體和可操作化。不合規平臺或者轉型不成功的平臺將會逐步退出網貸市場,相應的,符合監管要求,進而重塑自身的業務鏈和產業鏈,不斷加強風控的平臺,將會在未來得以生存和發展。”錢多多行業研究員分析。
隨著國家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扎實推進,以及去年《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正式頒布,網貸行業結束了其一直以來野蠻生長的無序模式;而今年利好消息不斷的傳出,也預示著P2P逐漸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善林金融的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些利好消息將幫助網貸平臺更快更好的走上合規之路,同時提升投資者的資金安全,網貸行業已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利好消息頻做加法
廈門市金融工作辦公室于2017年2月4日印發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全國首個網貸備案登記監管辦法面世,值得一提的是,備案登記,強調對平臺數據信息的及時、完備把控,需要及時報送金融風險防控預警平臺,平臺具有如實報送的義務,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這就充分體現了‘穿透式’監管的治理理念,突出對風險的源頭治理。
同年2月13日,廣東省金融辦就《廣東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向社會征求意見,這是全國首個地方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據業內人士指出,陸續會有其他地方省市跟進出臺相關監管辦法。
再此之前還有消息稱,四大行之一的某國有大行開始試水P2P,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銀行也紛紛加入存管“大軍”之中,銀行存管進展緩慢局面有望破解。善林金融相關負責人認為,網貸平臺已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整治力度不斷加大,各大平臺紛紛尋求戰略轉型。然而在網貸行業整改的進程中,平臺出現退出潮,優勝劣談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同時為企業發展謀求更大機遇是重中之重。更多相關網貸行業現狀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網貸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