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機場建設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下是中國機場建設現狀分析:
據最新數據,截止2017年5月10日,中國境內22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31個省級行政區共有機場220座,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其中定期航班通航的機場216個,定期航班通航的城市214個。新增機場9個,停航機場1個,注銷機場1個。
2016年12月28日,內蒙古成吉思汗機場在零下18度的嚴寒下迎來了從呼和浩特飛來的第一個航班。這也是2016年我國最后一個經民航局審批、頒發運營許可的民用機場。
按照飛行區等級分,4F級機場共有9個,4E級機場共有33個,4D級機場共有39個,4C級機場共有120個,3C級機場共有8個,1B級機場共有1個。
機場吞吐量是所在城市的標志。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吞吐量超過1000萬的機場,占總吞吐量的79.1%,200—1000萬的機場有21個,占全國吞吐量的12.8%,200以下的有169個,占全國總吞吐量的8.1%。
從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布情況,吞吐量9000萬以上的機場1個,5000萬以上的機場3個,4000萬以上的機場7個,3000萬以上的機場10個,2000萬以上的機場17個,1500萬以上的機場23個,1000萬以上的機場28個。目前,各地區所占吞吐量的比重為:華北地區為15.3%,東北地區為6.1%,華東地區為29%,中南地區為23.8%,西南地區為16.9%,西北地區為6.2%,新疆地區為2.7%。
從貨郵吞吐量來看,目前,各地區所占吞吐量的比重為:華北地區為15.8%,東北地區為3.1%,華東地區為40.5%,中南地區為26.4%,西南地區為10.2%,西北地區為2.4%,新疆地區為1.2%。
從國際機場分布情況來看,目前,我國擁有口岸的機場為82個,其中國際機場占45個,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華北地區的國際機場數量為5個,東北地區5個,華東地區16個,中南地區10個,西南地區5個,西北地區3個,新疆地區1個。
軍民共用機場有64個。其中,華北地區8個,東北地區7個,華東地區17個,中南地區7個,西南地區15個,西北地區和新疆分別各為5個。
多跑道運行的機場數量為12個。其中,擁有4條跑道的機場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擁有3條跑道的機場有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擁有2條跑道的機場共有9個,分別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分析中國機場建設現狀,為何新建、續建的機場大多數都在中西部?
一方面東部經濟比較發達,交通建設也走在全國的前列,目前的機場布局,已經比較完善。另一方面,東部和中西部所適用的交通方式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人口稠密,大城市多,平原也較多,高鐵旅客流量大,相比之下,在西部地區人口密度較東南沿海要少很多,地域遼闊,高鐵的造價又相當高,一公里高鐵的建設費用高達上億元人民幣,而建設一個普通的支線機場費用不會超過4億元人民幣,大一些的支線機場建設費用不會超過10億元人民幣,修高鐵顯然是不劃算的。西部地區雖然經濟欠發達,但其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特別發達,像云南、陜西、四川旅游業非常發達,而且地面交通非常不方便,因此具有一定的航空需求,支線機場建設更多。
在中西部機場密集布局的同時,大中型機場也在加速擴建的步伐,同時也在積極打造臨空經濟區,不斷的壯大航空產業鏈。《民航十三五規劃》提出,鼓勵地方政府在業務規模較大的機場周邊規劃臨空經濟區,引導各臨空經濟區差異化發展,在機場-產業-城鎮一體化協調發展方面先試先行。對臨空經濟區進行分類指導。突出特色,發揮示范效應和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形成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臨空經濟區和示范區。
民航運輸是典型的網絡型產業,航線網絡的構建及其運行效率的好壞,是影響一個地區乃至國家民航運輸業總體服務水平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航空公司當然是航線網絡設計與運營的主體,但機場是航線網絡構建的基礎與重要支撐。機場今后如何運作發展是所有機場人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其中,兩點是必須考慮的。
一是核心機場的保障能力與服務效率對整體網絡的運營質量起決定性的作用。
二是根據自身的能力如何布局本機場的航線網絡,究竟要有多大的覆蓋面。
根據我國國家總體規劃布局,一是完善華北、華東、東北、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機場群,這體現了行政管理、地理區劃分;另一機場群的概念是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形成并快速發展。這也是國家總體戰略的要求。世界級機場群的提出,應該說是民航運輸業從被動適應,到主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成為新動力源的重要轉變。這些機場群覆蓋廣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環保的現代化機場體系。
同時,在機場群的作用下,我國要形成10大國際樞紐和29個區域樞紐。10大國際樞紐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昆明、深圳、重慶、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區域樞紐為:太原、呼和浩特、大連、沈陽、廈門、青島、福州、濟南、南昌、溫州、武漢、長沙、鄭州、貴陽、拉薩、蘭州、銀川、西寧等。
國家發改委、中國民航局聯合發布的《布局規劃》明確了到2025年,機場體系建設的目標與主要思路,進一步完善機場布局。這個布局無論從民航運輸自身服務能力的提高,還是從更好地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成為新的動力源等方面來看,都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布局規劃》我國將推進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世界機場群的布局建設。航空服務范圍將覆蓋我國93.2%的地級市,89%的縣 ,92%的人口規模;中國機場通往的國際和地區的國際航線將大幅增加,航空運輸規模持續擴大。
據了解中國機場建設現狀,目前,全國8個中心城市已經為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鎖定。西安、青島、沈陽、南京、杭州、廈門、長沙、深圳、濟南也加入到競爭行列。為了競爭國家中心城市,廈門、成都、青島、濟南等都加大對機場與航企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迫切希望開通國際航線,這對機場、對航空公司都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