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比較嚴重,尤其是過度開發林業和礦產資源已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和破壞。生態治理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不斷更新對生態環境變化趨勢的科學認識和把握,但是從中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演變中,可以看到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積極實施生態治理的決心與行動。以下對生態治理發展現狀分析。
生態治理發展現狀力度空前,助力園林打開成長空間。改變生態治理發展現狀傳統模式,減少對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依賴,實現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中國的城市發展也必然進行綠色生態轉型。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人口數量龐大,資源環境稟賦差以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此前城市化工業化階段的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主要靠大量能源與資源的消耗,并且對能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的枯竭及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在享受物質財富急速膨脹的同時,生態足跡出現赤字的陰霾已悄然籠罩,然而近百年來,這種惡化的形勢更加嚴峻。一國的生態赤字表明該國的人類負荷超過了其生態容量,要滿足其人口在現有生活水平下的消費需求,要么從地區之外進口欠缺的資源以平衡生態足跡,要么通過消耗自然資本來彌補收入供給流量的不足,成為生態負債國。
生態治理發展現狀表明,目前受技術、經濟、安全等因素的影響,非化石能源未來供應能力還存在不確定性,煤炭消費目前占我國能源消費的絕對比重仍較高。由汽車尾氣、生活排放、工業排放、揚塵等共同造成的霧霾天氣,已成為近幾年公眾迫切關注的問題。
另外,中國水資源總量在世界排名靠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特別是北方地區面臨著水資源的嚴重缺乏。土地沙化是我國西北地區當前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的沙塵暴、沙化土地問題使得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越來越迫切,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現在我國北方地區分布的戈壁、荒漠化土地有200多萬平方公里,已占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
2017-2022年中國自然生態修復工程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整體來看我國生態問題仍不容樂觀,但各省市地區也在持續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現代生態文明觀,加快改變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勞動力、土地和資源等物質生產要素投入的局面,積極推進生態治理。
推進多元化主體協同共治。西方的經驗和歷史的教訓證明,僅僅依靠政府進行生態治理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多元化主體參與式治理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生態治理發展現狀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生態治理,重點在于不斷提高公民的生態意識,讓公民正確把握生態治理的方向,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共識的基礎上,促進多元化主體協同共治。生態治理中的主體包括國家、企業、公民、各類社會組織等,其中國家作為主導,制定治理的政策,保證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也要引導企業、公民、社會組織參與生態治理的決策,對治理過程進行監督,對治理績效進行客觀評價。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