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煉油能力近年來增長迅猛,期間投產了如中化泉州煉化、中石油四川石化等一些大型煉廠,今年在“兩權合并、配額放寬”等政策的實施下,預計成品油行業市場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以下是成品油行業競爭分析。
我國成品油的銷售市場以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為主,成為各種車輛、飛機的主要燃油,成品油的需求相對穩定,而我國的石油化工生產的成品油數量急劇增加,導致供大于求,有所剩余。2018年1-10,我國成品油的產量達30365萬噸,同比增長7.0%。成品油行業分析指出,我國的成品油的三大生產企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具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在我國的成品油市場占有主導地位。
成品油行業競爭分析指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成品油銷售壓力增大,進一步放大我國的成品油出口量,保持產銷的平衡,避免給石油煉制帶來危害,積極開拓更大的銷售市場,滿足成品油銷售的需要。從2015年開始,我國成品油出口超過進口,且到2018年成品油進出口量均保持上漲態勢。
2018年三桶油營業收入均呈現可觀上漲走勢,其中,憑借2.89萬億元的營業收入和630.89億元的凈利潤,中石化成為當之無愧的“贏家”。中石油以2.35萬億收入屈居第二,中海油則以0.19萬億元與前兩者拉開巨大差距。
但從凈利潤來看,三桶油分別以630.89億、525.91億以及526.88億決出高下,不過中石化仍然領先,中石油和中海油的競爭似乎較為激烈。早在2017年,中海油憑借暴增37.7倍的凈利潤成功“逆襲”,中海油在營業收入僅為中石油1/10的情況下,凈利潤上以微弱優勢超越中石油。2018年,中海油凈利潤同比更是大幅增長113.5%達到526.88億元,超過中石油。
但從需求端來看,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此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約為6.5%。考慮到經濟發展對成品油消費的帶動作用以及替代能源對成品油消費的抑制作用,前瞻預計2020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將達到3.43億t,“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1.65%,與前期增速相比呈明顯放緩態勢。
成品油行業競爭分析指出,目前我國成品油過剩已經成為常態,因此,未來國內成品油出口量將越來越多,中石化、中石油、中國中化和中海油等石油央企也將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成品油出口的步伐。為了加強中國成品油出口量,國家商務部表示,2018年將石油央企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額上調30%,所有配額都給予四大石油央企。其中中石化累計配額674萬噸位居出口企業之首,中石油、中化集團和中海油分別為575萬噸、200萬噸和175萬噸。
我國加入WTO以后,開始適當放寬民營資本進入石化產業的條件,但受到原油進口權和進口原油使用權的相關限制,我國民營石化企業的成長速度一直較為緩慢。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開始允許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后產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2018年7月,商務部發布《關于原油加工企業申請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可獲得原油進口資格。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煉油能力不斷提升,我國成品油資源供應過剩狀況愈發嚴峻。據統計,2020年我國煉油能力將達到8.8億噸/年,考慮油品出口等因素,屆時我國凈過剩煉油能力將達到1.4億噸/年,相比2018年(0.77億噸/年)幾乎增加一倍。煉油能力過快增長直接導致中國成品油市場環境發生根本轉變,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迅速向買方市場轉變。以上便是成品油行業競爭分析所有內容了。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8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