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互聯網醫院建設呈現井噴式增長,中國已上線互聯網醫院超600家。 隨著5G等技術的不斷普及,以及互聯網醫療的不斷發展,更多的線下醫療向線上遷移已經逐步展開。以下對互聯網醫療行業趨勢分析。
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持續增加為互聯網醫療付費服務奠定基礎。近年來,中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1902元,同比增長12.88%。2020年1-9月,全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1338元,同比下滑5.37%。隨著居民對醫療保健的重視程度提升,預計中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互聯網醫療內涵豐富,廣義上,如在線問診/遠程醫療、處方外流/醫藥電商、醫保支付/商保理賠、慢病監測/健康服務、網上掛號/體檢預約、信息資訊/醫學社區等內容均屬于其范疇。現從三大趨勢來分析互聯網醫療行業趨勢。
1)疫情期間全國在線咨詢問診的人數暴增,但其中大多數為疫病相關的免費咨詢,大量參與者為心理緊張的市民,而非可歸入醫療行為的互聯網診療活動。隨著疫情高峰結束,此類人數應已大幅回落。盡管這在人們接觸互聯網醫療方面形成一定的用戶教育作用,但短期不宜期望過高,這對于不熟悉電腦及智能手機操作的大量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尤是如此。
2)控費是醫保管理中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老齡化背景下,醫保基金本身面臨著巨大的收支平衡壓力,且醫保運行中時常出現過度醫療、騙保等行為,互聯網醫療涉及線上交易,相比線下監管難度更高。以上因素決定著醫保對“互聯網+”的覆蓋會謹慎擴大,預計近年主要以公立機構為主,支付來源主要限于個人賬戶,統籌賬戶的放開則是循序漸進。
3)醫保政策與互聯網醫療對接存在不少難題。例如,當前醫保主要以屬地化管理為主,各地政策存在差異,廣泛的異地結算受限,且針對定點機構的管理主要基于規模和往年數據的總額預付制,這與“互聯網+”的屬性不符。而大尺度松綁亦可能誘使患者和資源進一步向大型醫院聚集,違背分級診療的初衷。短期看,我們預計“互聯網+醫療服務”將主要局限于本地本機構線下首診患者向線上的存量轉移,醫保政策如何進一步放開仍需探索。
若當前政策確可激起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即使不考慮前期的信息化建設環節,相關運營類服務的增量市場空間也是十分可觀。其中,單純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潛在規模并不算太大,但其導流作用非常重要,處方外流、醫保相關的運營管理的市場空間則更大。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8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