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廢舊鉛蓄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的同時,正規處理企業陷入“吃不飽”的困境。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底時,我國廢舊鉛蓄電池處理能力就已達720萬噸,但再生鉛實際產量只有178萬噸。
從江蘇淮安市中心城區駕車,行駛約半小時,來到淮陰區袁集鄉,拐進一條偏僻無名的鄉間道路,再行駛約十分鐘,越過鹽河,在一片荒蕪的堤岸邊,一座破舊不堪、四面漏風的工廠就矗立在這里,周圍無人家,無田地。
這是淮安市查處的一處非法鉛冶煉點。雖然停工已一年,但廠區空氣中的味道依然刺鼻,地面上散堆著一些黑色乳膠狀物。這個非法冶煉點由一個大廠房和幾間工人宿舍組成,緊鄰鹽河。鹽河是淮安境內重要河流,河流穿城而過。廠房內,兩個土爐已被拆除,留下兩個大坑和一堆防火磚。四周窗戶上還依然掛著黑色的簾子。
據淮安市清江浦區檢察機關辦案人員介紹,這是非法冶煉中犯罪嫌疑人掛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外人看見里面的生產狀況。經環保部門調查,這一片土地和水都已被嚴重污染,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屬和酸。
這一非法鉛冶煉點于2016年3月設立,2017年9月被查。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共投入130萬元,雇傭30余人,先后設立7個隱蔽拆解點,在不同鄉鎮回收、拆解、冶煉廢舊鉛蓄電池。
2016年發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除鉛蓄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和廢水處理污泥外,鉛蓄電池回收過程產生的廢渣、含重金屬污泥,經拆散、破碎、雜碎后分類收集的鉛蓄電池也屬于危險廢物。
據檢察機關提供的數據,其間有賬可查的記錄顯示,嫌疑人共非法拆解廢舊鉛蓄電池15000余噸。初步調查顯示,嫌疑人獲利1000萬余元,但經南京大學環境規劃研究所評估,涉案幾個區域生態環境的修復費用至少需要2000萬元。
目前,淮安當地正計劃通過公益訴訟、財政撥付環保基金等多種手段籌措資金,對受污染的土壤等進行生態修復。
業內人士介紹,2011年至2014年,我國曾開展“肅鉛”環保風暴,再生鉛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的現象得到改善。近年來,隨著鉛價上漲,非法再生鉛小企業、小作坊又有反彈,且“地下生產”更加隱蔽。
馬永剛告訴記者,為逃避監管,這些企業大多藏身城鄉接合部,有的還辦起“廠中廠”,即以正規工廠作掩護,暗地里搞非法鉛冶煉;有的甚至把小爐子安裝在汽車上,采取“游擊”生產方式,流動冶煉,經常更換冶煉地點。
針對廢舊鉛蓄電池回收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馬永剛、高延莉等認為,應加快構建規劃有效的廢舊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完善廢舊鉛蓄電池倉儲、回收、運輸等細則,建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加大對再生鉛行業的環保督察力度,對非法再生鉛企業予以嚴厲打擊、整治;再生鉛利用企業需按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規定,驗收含酸液的廢舊鉛蓄電池,禁止購買和利用非法回收的廢舊鉛蓄電池。
“對所有的鉛蓄電池進行編碼,追蹤產品流向,盡最大可能保證產品回收。”高延莉說,比如對于報廢汽車行業,每進來一輛報廢車就經過掃描,自動生產一個電池的編號,并監控電池流向,是否賣出、賣給誰,都可以做到有賬可查。
張天任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實施細則,允許生產企業依托下屬網點高效開展廢舊鉛蓄電池回收業務,建立全國性的回收系統管理平臺。同時,嚴打鉛蓄電池非法產業鏈上的回收處置行為,從源頭上確保合法正規的回收處置企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業內人士還建議,降低廢舊鉛蓄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稅負,提升正規企業市場競爭力。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