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國石油2019-2030年地下儲氣庫建設規劃部署安排會議在京召開。會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與各相關油氣田企業簽訂儲氣庫項目建設責任書,落實責任主體。明確至2030年,中國石油將擴容10座儲氣庫(群),新建23座儲氣庫。
儲氣庫,顧名思義就是存儲天然氣的“倉庫”,在天然氣消費較為平淡的夏季將天然氣注入,到了冬季采暖用氣高峰時再將氣提取出來,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通過把天然氣注入地下圈閉或人造洞穴形成的一種儲氣場所,主要作用類似長江沿岸的湖泊,可以調節冬夏用氣峰谷差,提升管道輸送效率;或作為戰略儲備和應急儲備,應對進口中斷和短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2017年冬季至2018年春季全國較大范圍內出現的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再度敲響了國內儲氣能力不足的警鐘。根據國際經驗,一旦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和超過30%,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就需要超過消費量的12%,而且國家整體儲氣能力要達到一定規模。2017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接近40%,2018年超過40%,但儲氣調峰設施遠未達到前述標準。對標其他國家,中國的儲氣庫建設還處于初級水平: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僅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3-4%,國際平均水平為12-15%。
在地質條件上,與美國氣藏埋深淺、密封性強的地質條件相比,國內儲氣庫優質大型庫址資源缺乏,規模選址難度不斷加大。中西部地區大型氣藏庫源區埋藏深、構造復雜,東北中小型氣藏庫源區斷塊多、密封性差,東部沿海地區缺乏油氣藏目標且品位差。地質條件差,意味著鉆井難度大。國內缺乏高壓大型注采核心技術與裝備,注氣壓縮機仍依賴進口,給大規模經濟高效建設儲氣庫帶來嚴峻挑戰。
更現實的問題是儲氣庫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地下儲氣庫從建設到最后儲氣完成,有的需要十年以上。2014年油價下跌后,油氣企業普遍經營壓力大,投資能力不足,影響了企業投資儲氣設施的積極性。
根據規劃,中國石油將建立東北、華北、中西部、西北、西南、中東部六個區域儲氣中心,按照“先東后西、先易后難”的布局原則及“達容一批、新建一批、評價一批”的工作部署,充分挖掘儲氣庫建設潛力,加快推進儲氣庫建設。特別是對新納入規劃的23座儲氣庫,以提質、提速、降本增效為中心,制定針對性措施,系統優化設計,確保儲氣庫建設組織到位、措施到位、運行到位,達到快速建產、效益運營的要求。
按照規劃部署,中國石油將加快已建成儲氣庫的達容擴容工作,進一步完善10座在役儲氣庫(群)井網部署和地面配套能力,達到快速提升工作氣能力的需求;同時,全面開展新建儲氣庫的評價和建設工作,抓好現場試驗和工程建設的組織和實施,按照方案和計劃有序展開;做好評價儲氣庫的論證和技術儲備,抓好前期研究和試驗評價。
當前,國內已建成儲氣庫(群)共13座,中國石油負責建設和運行其中10座儲氣庫(群)。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計劃采氣量將超過8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以上。除對儲氣庫進行達容擴容外,2018年6月,中國石油儲氣庫進行業務體制改革,儲氣庫移交勘探與生產分公司歸口統一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管道企業所屬儲氣庫(群)全部移交相應油田企業。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