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開展抗癌藥談判工作,17種抗癌藥降價納入了醫保,平均降幅56.7%,為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截至2018年12月底,17種國家談判抗癌藥自執行新的談判價格以來,在全國的醫療機構和藥店的總采購量約184萬粒(片、支),采購總金額達到5.62億元,與談判前的價格相比節省費用9.18億元,累計報銷4.46萬人次,報銷金額2.56億元。
2018年10月,經過談判議價,我國將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平均降價幅度達到56.7%。17種抗癌藥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腫瘤病種。其中,奧希替尼片、伊沙佐米膠囊、阿法替尼片、培唑帕尼片等10種談判成功的藥品,均為2017年之后上市的品種。
這些藥品被患者視為“救命藥”。“這些專利創新藥品療效確切,經過談判納入醫保,大大提高了藥物的可及性,改善了患者生存質量,延長了生存期。”國家癌癥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說,以治療癌癥的奧希替尼(商品名為泰瑞莎)為例,在它沒有上市前,有些患者只能用傳統化療手段來治療。2017年3月泰瑞莎在中國上市,患者用后治療效果有明顯改善,治療對身體的損傷大大減輕,疾病控制期明顯延長。但是,這種藥品原來費用很高,每天需要1700多元。經過談判進入醫保后,每天費用降至500多元,再經過醫保報銷,患者自付費用大大降低。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我國每年因惡性腫瘤導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其中肺癌病例最多,肺癌病例中又以非小細胞肺癌病例最多,占80%—85%。在17個談判進入醫保的抗癌藥物中,有5種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藥物,甚至有剛批準上市的創新藥塞瑞替尼。這些藥品經過談判大幅降價并進入醫保,對患者來說是大好事。此外,17種抗癌藥覆蓋的腫瘤病種較多,大量患者買得起、吃得起抗癌藥,獲得感大大提升。
價格的變化勢必影響整個市場進行調整。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多家原料藥生產業績出現了大幅上漲。
不過,在原料藥、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部分藥品已經出現了短缺的現象。據國家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發布的信息,遼寧省、河北省發布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公告。山西、黑龍江省發布短缺藥品目錄名單。四川省成都市發布了關于轉發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等10部門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原料藥價格上漲,一些企業的藥品生產出現了成本倒掛現象,這些廠家不得不減少甚至放棄這些藥品的生產。”上述行業人士表示,這一情況如果愈演愈烈,不排除國家出手整治其中存在的亂象。
去年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信息稱,為維護原料藥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對浙江新賽科藥業有限公司、天津漢德威藥業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異煙肼原料藥以及無正當理由拒絕交易一案依法作出處理決定,對兩家公司罰款共計44.39萬元。
2017年11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我國首個《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價格行為指南》,明確了相關經營者不得就短缺藥品和原料藥實施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等違反《價格法》的行為。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