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藥進口首次出現負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醫藥類產品進口額504.29億美元,同比下降9.75%。進口藥價下調是醫藥進口負增長的主要原因;而進口藥價的下調與2018年國內醫藥行業的熱門話題“一致性評價和4+7集采政策”息息相關。
我國是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大國。數據統計,我國生產的原料藥超過1500種,而全球生產的原料藥2000余種,可見我國能對全球大部分品種進行供應。另外,國內原料藥市場的平均增長維持在8.4%以上,也遠高于全球原料藥市場的4%-5%增長。在出口方面,我國原料藥出口規模已接近300億美元左右,具備廣闊的海外市場發展空間。
業內表示,近年來,仿制藥的品種與數量的迅速增多,原料藥市場也迎來更多的市場機遇,產品內在價值不斷提升,行業進入暖春。另外在地區分布上,我國原料藥產業集中度明顯,但企業地域和產品分布不均衡。
當前,環保高壓和成本上漲使得行業洗牌加速,不少小企業已經退出市場。而具有一定技術實力和前期生產經驗的企業則有望市場中站穩腳跟,并逐步擁有一席之地,進而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從出口方面來看,醫保商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644.22億美元,增長5.96%,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速。其中,中藥類出口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中藥類出口金額39.09億美元,同比增長7.39%。出口均價同比增長16.69%,帶動了中藥類出口額增長。
尤其中藥材及飲片的傳統市場東南亞持續低迷是造成中藥材及飲片連續兩年負增長的主要原因。西藥出口則呈現結構優化特征。其中,原料藥出口增速放緩,制劑類產品出口占比增加。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西藥類產品出口368.83億美元,增長4.03%。其中,原料藥出口300.48億美元,同比增長3.20%。對美國、歐盟、印度等主要市場分別增長8.87%、3.56%、1.71%,增速有所放緩。
相比2017年,主要原因是原料藥企業產能供應雖相對充足,但外需疲軟,原料藥出口增長受到限制。而去年制劑出口41億美元,同比增長達18.64%。表現在規范市場增長強勁,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位居規范市場三甲,分別為12.07億、4.22億、3.87億美元。特別是近兩年,出口至歐盟市場的制劑增長迅猛,2017年增幅53.51%;2018年增幅再創新高,達到80.30%,出口額激增12.07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醫藥行業正處于仿創轉折點的關鍵期。醫藥產品出口結構的優化,發達市場的出口占比不斷提高,也說明我醫藥企業在逐漸提升自身實力,逐漸從仿創向自主創新過渡。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