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資和民營企業準入限制放開,我國油氣體制迎來了“里程碑”式的重大改革。我國油氣探明儲量止跌回升,新增一個億噸級油田、三個千億方級氣田、一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
自然資源部當天發布的2018年全國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查開采情況通報顯示,去年我國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9.59億噸,同比增長9.4%。其中,新增探明儲量大于1億噸的盆地有3個,分別是鄂爾多斯盆地、渤海灣盆地(陸上)和準噶爾盆地;新增探明儲量大于1億噸的油田有1個,為鄂爾多斯盆地的合水油田。
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8311.5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9.7%。其中,新增探明儲量大于1000億立方米的盆地有2個,分別為鄂爾多斯和塔里木盆地。新增探明儲量大于1000億立方米的氣田有3個,分別為鄂爾多斯盆地的蘇里格氣田和米脂氣田、塔里木盆地的克拉蘇氣田。
通報顯示,目前我國油氣產量穩中有增。2018年全國石油產量1.89億噸,同比下降1.2%。產量大于1000萬噸的盆地有渤海灣(含海域)、松遼、鄂爾多斯、準噶爾、塔里木和珠江口盆地,合計1.76億噸,占全國總量的92.8%。
全國天然氣產量1415.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4%。其中,產量大于30億立方米的盆地有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柴達木、松遼和珠江口盆地,合計1263.46億立方米,占全國總量的89.3%。
“真沒想到對外資開放勘探開發來得這么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坦言,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放開,符合國家油氣體制改革的總體方向和基本原則,是改革的必然趨勢。
此輪油氣體制改革始于2017年。當年5月份,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允許符合準入要求并獲得資質的市場主體參與常規油氣勘探開采。
但長期以來,國內僅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等少數國有石油公司具有這一資質,其他資本進入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采存在障礙。
當前,我國油氣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兩頭是指油氣上游,即勘探開發和下游煉油化工銷售等,中間則是指油氣運輸、儲備、接收等。
董秀成表示,我國以往油氣體制改革總體以下游開放為主,包括煉油產業開放、對外貿易逐漸放松管制,以及成品油批發、倉儲和零售等業務的開放。由于油氣上游涉及國家油氣資源和礦業權,與能源安全密切相關,我國一直持謹慎態度。從這個角度上說,這次開放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具有里程碑意義。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準入限制,以往民營油氣企業大多集中于下游,或者提供油田服務。隨著改革的深入,掌握一定程度上游資源成為這些民企的期盼。
此外,不斷有傳聞稱年內我國將成立國家管道公司,并準備向第三方開放基礎設施。假設輸油輸氣管道限制解除,這些企業的運輸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開放競爭并非壞事,比如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已經互簽協議加大開采力度。7月8日,中石油和中石化就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四川盆地簽訂了聯合研究框架協議,共涉及雙方探礦權81個、總面積約30.58萬平方公里。7月10日,中石化又與中海油就渤海灣、北部灣、南黃海和蘇北盆地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共涉及雙方探礦權19個、總面積約2.69萬平方公里。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以往“三桶油”有競爭也有合作,但以競爭為主,現在幾家企業聯手競爭力更強,有利于我國油氣行業發展。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