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便利店的銷售額達8667億元,同比下降3.0%,連續7個月出現負增長。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外部環境出現了許多不確定性。相較于2019年便利店整體良好的發展趨勢,2020年的整體發展速度會略有減緩。
一線城市便利店市場較為飽和,二三線城市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消費習慣的培育成為便利店企業市場擴張新陣地。
盡管與一線城市相比,二三線城市房租、用工成本較低,但其消費力也長期難與一線城市相比。在首店率先破紀錄的背后,便利店經營者自身的高要求,以及首日“嘗鮮”式消費之后能否靠周邊消費撐起長期經營,也都是下沉市場擴張進程中的考驗。
便利店的下沉意味著全套的供應鏈體系都要下沉,而并不是簡單開一兩家門店。因為便利店除了傳統的快消品之外,搭載了相當多的鮮食、速食,這些品類對加工基地相應的配送半徑距離是有一定要求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便利店在擴張之前,通常是要先考慮后面的供應鏈的布局。對于便利店企業來講,供應鏈能力是否能夠輻射或者支持到下沉的城市,是便利店發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上述報告還提到,“社區化”將成為便利店重要場景。當下,不少超市品牌開始密集布局社區業態,其中不乏大潤發、盒馬等超市行業的頭部玩家。據了解,今年3月,盒馬宣布,盒馬mini將大規模加速開店,并向全國復制;6月,國美首家社區生鮮超市“美+生鮮”生活超市在通州開業;7月,大潤發旗下小業態“小潤發RT-mini”社區型超市在南通開業。
對此,大店型業績的下降導致探索面向社區的小店成為必然趨勢,消費業態相互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但是不同的店型所具備的特點不同,針對的消費人群也有所不同。以7-ELEVEN為例,快餐、創意新品是7-ELEVEN的優勢,但生鮮卻是它的弱勢。而一些社區的超市,在生鮮方面有優勢,但是在鮮食、速食方面,它是有差別、有弱項的。
2020年便利店門店銷售指數為53.0,競爭環境指數為71.9,客單價指數為68.9,客流量指數為41.9,店租指數為58.5,用工費用指數為60.9,門店招工指數為62.1,配送指數為47.2。這意味著今年便利店門店仍然會身處較為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店租、用工費用、招工等方面的運營壓力。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門店的運營壓力。由于疫情對消費造成心理影響,門店的客流急劇下降。而且便利店上游企業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無法為門店及時供貨,配送效率明顯下降。
從各區域便利店發展指數情況看,東北區為54.4,華北區為60.6,華東區為60.4,華南區為61.3,華中區為67.5,西北區為58.3,西南區為65.9,均高于榮枯線50.0。華中區成為諸多區域中發展預期較高的市場。華北區企業發展指數最高,但普遍存在著人才儲備不足的情況。華東與華南區屬于便利店發展較為成熟的市場,但由于便利店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對未來發展的預期有限。東北區由于經濟發展速度長期滯后、人口外流情況嚴重,再加上地理位置偏北,氣候比較寒冷,便利店發展同樣面臨著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
從企業基本發展情況來看,受疫情影響,86.4%的便利店企業今年一季度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門店位置處于商務辦公區的便利店銷售受影響最大,其次是位于學校、醫院的便利店,開設在居民社區的便利店受影響較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便利店的客流量出現大幅下降,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客流逐漸回增,但還遠未達到同期水平。多數便利店企業對今年的消費市場持較為保守的態度。從開店集中度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開店計劃向100家以下集中,開店速度比2019年明顯放慢。
多數便利店企業非常重視企業線上業務的開拓,計劃在今年加大線上業務的投入。調查顯示,85.2%的門店計劃開展線上訂單業務,67.4%的門店計劃嘗試開展送貨到家業務;88.6%的門店計劃為店內開展線上引流業務。
相比2019年,今年便利店企業對資本的態度變得積極且理性。對于是否引入資本,更多取決于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