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報季報業績陸續披露,醫藥行業基本面向好趨勢逐漸得到驗證。4月13日,A股醫藥板塊表現較強,申萬醫藥生物行業指數上漲0.70%,熱景生物、聯環藥業、明德生物、江蘇吳中等漲停。
當天,熱景生物以20%的幅度一字漲停,報收69.64元,最新市值為43.31億元。該公司前一日晚間公告稱,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6億到6.6億元,同比增加109125.67%到128630.25%;預計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58億到6.58億元,同比增加116212.06%到137071.46%。此外,12日晚間同樣公告一季度業績預喜的圣湘生物、金陵藥業、千紅制藥,13日均收漲。
2020-2025年中國醫藥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風險分析報告從行業整體業績看,截至4月13日記者發稿時,144家上市藥企發布了2020年年報,其中歸母凈利潤實現正增長的有99家,占比近七成。從今年一季報情況看,九家披露一季度業績情況的藥企中七家實現凈利潤正增長。
此前,醫藥板塊經歷深幅回調,自3月中旬以來逐漸企穩反彈。同花順數據顯示,申萬醫藥生物行業指數3月9日探底10714.53點,3月10日至4月13日的24個交易日里累計漲幅達6.39%,明顯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的-0.63%。個股方面,3月10日以來,板塊內359只個股(剔除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中220只股價上漲(經前復權處理,下同),占比超六成。期間,哈三聯累計上漲92.65%、漲幅居首,葫蘆娃、熱景生物、*ST恒康、覽海醫療漲幅均超過50%,此外,萬泰生物、美迪西等34只個股漲幅超20%。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險資對醫藥股關注度有所提升。數據顯示,3月以來,已有39家A股上市藥企獲保險機構調研,邁瑞醫療、一心堂、藥石科技、海爾生物、長春高新、貝達藥業、新產業、愛博醫療、云南白藥等九家公司受到10家以上保險機構關注。而2021年前兩個月,僅26家上市藥企被險資調研。
醫藥生物板塊長期投資邏輯明顯,行業中白馬企業的基本面穩健且強勁,建議從細分領域的景氣度及企業的基本面出發來布局,細分領域的高成長空間及企業盈利能力的高確定性依舊是重點把握方向。此外,在經歷了3月份的調整后,還應重點關注國家相關政策情況。長期來看醫藥行業本身具有的消費屬性和科技屬性不變,產業升級趨勢不變。
行業剛性需求帶來確定性成長,維持行業長期看好觀點,機構持續關注核心資產長期投資價值。一方面,帶量采購常態化倒逼企業向創新轉型,醫保“騰籠換鳥”加速創新藥放量,政策大力推動創新研發,研發實力雄厚、管線豐富、梯度合理、產品優勢突出的國產創新龍頭企業及產業鏈相關優質CXO企業或獲關注。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醫藥產業迎來消費升級需求,具有消費屬性的藥品細分領域景氣度持續。
2018年,仿制藥、中藥/輔助用藥和原研藥占據全國97%的市場,而專利保護期內的新藥只占不到3%。其中仿制藥6060億元,占全國的近四成(38.9%)、專利過期原研藥3930億元,占全國的1/4(25.2%),隨著帶量采購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仿制藥大幅降價,原研藥受被替代和降價的雙重打擊,仿制藥和原研藥的市場規模都將大幅降低,而中藥盡管政策利好空前,但在臨床終端仍不受待見,而輔助用藥更是飽受醫保踢出和合理用藥考核的夾擊而繼續下降。
2018年專利期內的國產創新藥和進口藥的市場規模分別為240億元和190億元,隨著醫保調整等利好政策的不斷落地,創新藥的市場規模將快速提升提升。
在醫保控費、臨床價值為先的背景下,舊的醫藥市場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逐漸建立。中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只有美國的1/4,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中國醫藥市場將繼續擴容,也為能滿足未滿足臨床需求和性價比高的藥品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保基本、以臨床價值為根據、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是醫保的核心,也是藥企研發立項的指揮棒。仿制藥雖然銷售額下降,但銷售數量大幅上升,中藥向基層醫療、院外及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大有可為,創新藥成色不斷提高,也在加速與國際接軌。2021年,是“十四五”計劃的開局之年,更是我國醫藥市場格局巨變的轉折點。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