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突發令在線醫療服務的需求猛增,互聯網醫療因此站上風口。多家互聯網醫療公司也借此機會,通過上市融資來擴大市場影響力。
2021年1月份,醫渡科技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3月底開始,國內互聯網醫療企業醫脈通、微醫先后向中國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針對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上市潮,從發展階段來看,互聯網醫藥企業的上市時機已逐漸成熟,已經上市的有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醫渡科技藥易購等,未來兩年可能會有更多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尋求上市,因為在不同的細分賽道有不少優質的龍頭企業。
盡管市場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預期不斷升溫,但在史立臣看來,當下的醫療市場仍以公立三甲醫院為主,互聯網醫療企業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現狀,影響其未來發展的最大挑戰仍是盈利模式。“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變現路徑仍然是賣藥。”
記者了解到,即使是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龍頭企業,目前也面臨虧損的尷尬局面。據2020-2025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微醫營收分別為2.55億元、5.06億元、18.3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68%;但這三年里,公司凈利潤卻分別虧損40.52億元、19.37億元、19.14億元,累計虧損額達79.03億元。
互聯網醫療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資本關注后能否實現高增長預期。只要業務模式方向正確,互聯網醫療企業盈利是遲早的事,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醫脈通等都已開始盈利了。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估值,取決于業務模式帶來的盈利預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雖然剛剛開始盈利,但估值卻已達到3000億元以上,這說明,市場對這些公司未來的發展預期比較高,認為這些公司存在高速增長的可能。在瞿镕看來,大量資金開始支持投資互聯網醫療項目,最近一年出現很多融資額超過10億元的案例。由此可以看出,資金已經不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的短板,未來會有大量互聯網醫療企業落地變現的機會。
多家機構認為,伴隨行業快速發展,國內互聯網醫療產業鏈將逐步完善,多個細分領域迎來發展良機。當前,A股市場有以東華軟件、創業慧康、衛寧健康、東軟集團為首的互聯網醫療概念股,港股市場則有京東健康、阿里健康與平安好醫生等龍頭企業。同時,資本仍在加速涌入這一領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醫藥電商和醫療信息化領域投融資事件已有24起,已披露的融資金額共計約50億元人民幣。
作為輕資產行業,醫療信息化受到資本高度關注。2021年以來,國內醫療信息化領域投融資事件有19起,其中多家公司獲億元融資,背后不乏IDG資本、奧博資本、紅杉資本中國等。據安信證券統計,互聯網醫療行業一級市場投融資投資量主要集中于醫療信息化行業。2020年1至11月全球一級市場醫療信息化投融資金額共計378.61億元,占比47.84%;投融資數量共191筆,占比達54.57%。從國內來看,醫療信息化行業2020年一級市場投融資達59筆。
此外,上述24起投融資事件中,醫藥電商領域雖然僅有五起,但包括了兩筆十億級別的大額融資。2月9日,圓心科技正式宣布完成30億元E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QQ音樂聯合領投,中信證券、中金資本、奧博資本、啟明創投、鯤翎資本、歌斐資產、易方達基金等跟投。公開資料顯示,圓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目前業務包括妙手醫生、圓心醫療科技、圓心藥房、圓心惠保等四大板塊。同月,上海醫藥發布公告顯示,上海醫藥控股子公司“上藥云健康”開展了B輪融資,以增資形式新引入七家投資者,七名新股東以現金10.33億元的對價認購上藥云健康的新增注冊資本共計人民幣6.89億元。本輪融資由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建投投資領投,三諾生物、上國投、聯新資本、豐實金控和華東實業跟投。
疫情重塑了用戶線上線下行為,疫情后醫療需求回歸線下雖然是趨勢,但是疫情期間在線醫療為用戶提供的良好體驗帶來用戶認知提升、線上使用習慣形成、在線醫療普及率提升,中長期在線醫療仍是大勢所趨。同時,在線醫療領域中醫藥電商的商業模式具有可持續性,投資者可關注供應鏈優勢強大以及流量優勢明顯的企業。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