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營銷,即“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和互聯網業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在促進就業、擴大內需、提振經濟、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出現了直播營銷人員言行失范、利用未成年人直播牟利、平臺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虛假宣傳和數據造假、假冒偽劣商品頻現、消費者維權取證困難等問題,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有必要及時出臺相應的制度規范。
4月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將網絡直播營銷“臺前幕后”各類主體、“線上線下”各項要素納入監管范圍。《辦法》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
為了規范行業發展,此前,多部門頻頻出手予以整頓和規范,相關行業協會也制定了自律規范等,這對于遏制行業亂象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不過,專家指出,目前對于主播以及平臺應承擔的責任還不明晰,要規范直播帶貨還需要跨部門監管。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指出,此次出臺的《辦法》針對直播帶貨中的“人、貨、場”,將“臺前幕后”各類主體、“線上線下”各項要素納入監管范圍,同時明確細化直播營銷平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等參與主體各自的權責邊界,進一步壓實了各方主體責任。
對于直播營銷平臺來講,在通過直播獲得利潤和流量的同時,也需要承擔相應的平臺治理責任。《辦法》在壓實平臺主體責任方面有所創新:一是提出事前預防,要求平臺對粉絲數量多、交易金額大的重點直播間采取安排專人實時巡查、延長直播內容保存時間等防范措施。二是注重事中警示,要求平臺建立風險識別模型,對風險較高和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為采取彈窗提示、顯著標識、功能和流量限制等調控措施。三是強調事后懲處,要求平臺對違法違規行為采取阻斷直播、關閉賬號、列入黑名單、聯合懲戒等處置措施。
對于直播從業者,《辦法》提出直播營銷人員和直播間運營者為自然人的,應當年滿十六周歲,要求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遵守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真實、準確、全面地發布商品或服務信息,明確直播營銷行為8條紅線,突出直播間5個重點環節管理,對直播營銷活動相關廣告合規、直播營銷場所、互動內容管理、商品服務供應商信息核驗、消費者權益保護責任、網絡虛擬形象使用提出明確要求。
針對社會輿論廣泛關切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辦法》進行了多處強化。例如,直播營銷平臺應當及時處理公眾對于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營銷行為投訴舉報。消費者通過直播間內鏈接、二維碼等方式跳轉到其他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發生爭議時,相關直播營銷平臺應當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提供必要的證據等支持。
總的來講,此次出臺的新規又“嚴”又“細”,這將給行業帶來正面的引導和規范。無論是平臺還是主播,都應合法合規進行直播活動,不得觸碰法律的紅線、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否則,必然受到相應的處罰。
從直播軟件誕生直至發展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進行直播,除了現在火爆的直播帶貨,一些娛樂、旅游、公益、教育等文化方面的內容也通過自媒體直播渠道向公眾進行傳播,確實對豐富公眾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的影響。然而除了這些正面、積極的直播內容外,一些低俗、惡俗、不文明、不健康、涉黃等違規違法內容也通過直播渠道傳播出去,令人十分擔憂的是,觀看這些負面直播內容的觀眾數量龐大,且其中還有大量未成年人。
我國于2016年頒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對包括視頻直播在內的網絡文化進行了規范,特別要求互聯網直播服務應堅持正確導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維護良好網絡生態,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成長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然而網絡直播發展至今,不健康、負能量甚至違規違法的內容依然屢禁不止,有些平臺上的網紅雖然被封了號、禁止直播,但他們搖身一變、換個網名又可以在其它平臺上繼續直播、繼續搏眼球、繼續撈錢。
我們不否認直播產業對社會文化的發展的確有促進作用,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直播行業如果不嚴加管理,將給社會的發展造成什么樣的不良后果,最直接的影響人群之一就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三觀尚在形成中、對社會的認知正在學習中、對個人的道德品行正在養成中、是非觀念也未成型,極易被不良內容引向錯誤的發展方向。據《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網民已高達1.75億。未成年成人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一旦那些低俗、惡俗、不文明、不健康甚至涉黃等違規違法內容向未成年人傳播,后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在大踏步發展中,網絡直播作為影響大眾文化的方式之一,發展至今已扮演著我國文化形象的重要角色,理應承擔促進公眾文化積極、健康發展的重要責任。在此,我們期待網絡直播不良內容能夠早日被肅清,還給網絡直播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讓網絡直播早日營造出積極健康、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中華名族傳統美德的文化氛圍。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