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總收入超5000億美元,人工智能提升當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有效降低勞動成本,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
未來人工智能領域將繼續高歌猛進,2025年前,人工智能市場將保持兩位數增長。2022年,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在內的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總收入將增長19.6%,達到4330億美元,并將在2023年突破5000億美元的大關。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目前已迅速融入到經濟、社會、生活等各行各業,在全世界燃起燎原之勢。該公司預測,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三大類別中,人工智能服務和硬件增長較快,而人工智能軟件在2022年總投入當中的份額將有所下降。總體而言,到2025年,人工智能服務和硬件的年復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22%和20.5%,屆時人工智能服務的總體支出將達到526億美元。
而在軟件類別中,人工智能應用在2021年上半年占該領域投入的47%,其次是人工智能系統基礎設施軟件,占35%。人工智能平臺未來的增長潛力可能最大,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34.6%,人工智能系統基礎設施的增長則相對較弱,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為14.1%。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預計人工智能企業資源管理(ERM)在未來幾年的增長速度將超過人工智能客戶關系管理(CRM)和其他人工智能應用。
人工智能仍然是信息技術(IT)投資的關鍵驅動力,這反過來會增加人們在相關服務領域的支出,以確保相關技術的大規模可持續采用。
產品創新節點上,市場上的人工智能企業承接技術創新成果,同時根據市場反饋的改進需求,提供更好的人工智能產品。硬件產品方面,人工智能硬件產品包括智能芯片、數據處理器、傳感器、電子/光學裝備、智能機器人等。軟件產品主要指直接面向消費者使用的簡單、閉源操作工具。根據麥肯錫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將有70%的行業企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全球人工智能軟硬件產業附加值增量規模預計達到13萬億美元。
全球價值鏈位置指數表明了一個國家在產業價值鏈上是處于上游研發創新位置,還是下游承接制造位置。測算結果顯示,全球人工智能軟硬件產業創新總體上由美國、中國、歐盟、日本主導。美國人工智能軟件產業具有巨大體量優勢,同時處于較高的創新等級,基本把持了人工智能軟件產業話語權。依賴度測算結果(圖2、圖3)顯示,中國在過去十年實現了對日本創新地位的超越,同時對其他領先國家的依賴水平降低,在硬件產業同時具備創新與貿易優勢,但人工智能軟件產業體量弱小。歐盟正在喪失人工智能軟硬件產業創新優勢,軟件產業依賴美國、東盟,電子產業則依賴中國、美國,且依賴水平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日本仍然維持在人工智能軟硬件產業創新鏈的頭部地位,但出現了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依賴度的上升,2014年后貿易優勢也落至較低水平。
正如技術創新離不開基礎技術支持,產品創新同樣離不開整體產業的體量支撐。電子信息制造與服務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與顯示性比較優勢測算結果顯示,中國人工智能軟硬件都處于貿易優勢狀態,但優勢都很微弱。近年來,隨著美國不斷刻意制造打壓中國企業的事情,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支撐優勢進一步被削弱。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