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新媒體進入變現賽道,2022年新媒體收入降幅大幅收窄。新媒體行業發展越來越快,內容推廣形式逐漸豐富。借助新媒體平臺宣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它能觸達更多的人群,更直觀展示相關產品的功能等信息,直擊用戶從而實現品牌宣傳和銷售目的。
新媒體是現在主流的媒介傳播方式,順勢而為新媒體行業也成為新興主流行業。新媒體行業,不同于傳統媒體行業。新媒體的無邊界性、去中心化、用戶管理、營銷理論的總特征,使得新媒體行業在傳媒中如魚得水,而且受外界影響因素較小,即使在形勢嚴峻的大就業環境下,新媒體行業仍然可以堅挺。
新媒體文化的傳播之快,內容之新,這種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在新媒體平臺吸引大量用戶與商家時,新媒體行業也吸引了大批量的就業人員,這是符合當下形勢與趨勢的。新媒體行業的方向會隨著時代不斷變化而進步,目前已經成為人們日常解悶解答解決問題的偏好方式。
不得不說,在新時代新流量新商機中,不做新媒體是非常大的遺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IP、流量。企業在新媒體行業中已經競爭的白熱化階段,因為大佬們也深知新時代把握流量就是把握了財富。
“抖音有毒”“10萬+”“知識付費”,這些2022年的熱詞都與新媒體有關。當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在新媒體上時,自然帶來巨頭加強布局、資本的熱切關注、新媒體人積極尋求變現的變化。
2017年新媒體行業進入理性發展且醞釀著局部變革,平臺布局并收割紅利;商業變現多元化;短視頻和直播正在爆發驚人的力量;用戶版權保護和知識付費意識逐步崛起,新媒體行業發展更加規范等。自博客熱開啟新媒體時代后,新媒體所在的新媒體平臺持續迭代,走向內容專業化、形式多元、視頻社交化,新媒體的門檻隨之升高。如今,不少人的手機中都會關注著幾個新媒體達人和新媒體平臺,每天看著他們曬美食、曬美妝,或是發些生活中的搞笑段子。
2022-2027年中國新媒體行業投資分析及“十四五”發展機會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目前新媒體運營行業從業人數達到300萬以上,各類機構對內容創業者的投資金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僅微博一家頭部新媒體賬號平均閱讀量就超過2.3億人次。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流量由聚集趨向分散,多平臺共生發展。除最主流的新媒體平臺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外,短視頻霸主快手擁有超7億的用戶,問答社區平臺知乎月活躍用戶超過3億,社交平臺陌陌即將突破億級數量。
狂熱的不只是用戶,還有資本,短視頻成為2017年資本和用戶的新寵。2021年,新媒體依然受到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融資持續性較強,且75%的投資金額被頭部新媒體拿走。
在收入模式中,新媒體中80%依賴于廣告,只有20%的新媒體可以做到多種收入模型并行,只有5%的新媒體可以實現IP變現。到了2017年,100%的頭部新媒體有廣告收入模式,40%的新媒體有多種商業模式并行,15%的新媒體可以IP變現,商業模式已經從單變多。相關機構對新媒體用戶做了畫像,95后、00后成為新媒體的粉絲生力軍,54.7%為女性,45.3%為男性,區域分布集中在東部沿海。在內容方面,個性化和社交化成為兩大坐標,陪伴式、沉浸式的媒介更能打動用戶,優質的原創內容是聚攏粉絲的王牌。
有意思的是,用戶“反客為主”高度激活用戶原創內容潛能。例如,網易云音樂的“扎心”樂評被貼到地鐵里,公眾號發明的“佛系青年”引發刷屏,并衍生出“佛系男子”“佛系追星”等一系列的詞語。新媒體本人最關心的還是變現。新媒體商業變現由單一走向多元,廣告變現仍是主流新媒體商業路徑首選,未來資源的縱深和垂直服務是變現出路,開發有效變現模式成為新媒體運營最大的問題。例如,以文化、情感新媒體陸琪為例,2016年他幾乎百分百的收入來自廣告,到2017年廣告和內容付費各占一半,未來內容付費將會是他的新媒體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2022年,廣告主在新媒體投放中平均增加40%。未來,內容營銷已成大勢,短視頻助力更多元化發展。調查發現,有接近50%的新媒體人希望能夠獲取更多粉絲的數據,相比流量,他們更加希望能夠控制粉絲的忠誠度。此外,紅人電商、內容電商的形式,形成了新型的銷售渠道,也在有序發展,知識付費以及社群經濟也在穩定的發展中,喜馬拉雅已經有3000位知識網紅。3月22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新媒體行業還迎來了多個監管政策,新媒體行業監管收緊,新媒體從業者“沒有自律就沒有自由”。
新媒體移動化不斷發展,2022年新媒體交互性決定這一特點。當下,知識付費產品打開率高,未來的技術發展導向必將是智能加速。當然新媒體的優勢遠遠不止這些,在當下這個社會,新媒體已經是各行各業轉型的大趨勢。
以上就是新媒體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23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