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環保政策支持濕地公園建設力度繼續加大,濕地公園市場經濟助力產業發展。當下,我國通過濕地公園建設,完善了全國濕地保護體系,搶救性保護修復了一大批濕地。
所謂城市濕地公園,其實是城市公園的一種類型。城市公園的開發建設起源于西方,英國利物浦市在1893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公園,即伯肯海德公園。城市公園貼近自然,在I業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為人們提供了一方回歸自然的角落,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城市公園的類型與風格也逐漸多了起來,植物園、動物園以及游樂園等等城市公園逐漸成為集休閑娛樂、旅行游玩、文化展覽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經濟文化綜合體。
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迎來高潮,每年授牌數量加速增長。2022-2027年中國濕地公園行業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2013年以來國家濕地公園高速增長。2014年正式授牌的國家濕地公園合計52個, 2015-2019年正式授牌的國家濕地公園分別新增46/76/84/1 12/158個,截止2019年末,我國授牌的國家濕地公園合計528個。2017年國家濕地公園開始實行升制”,即新增國家濕地公園必須先具備省級濕地公園的身份,國家每年授牌的國家濕地公園數量加速增長,2017-2019年同比增速達11%/33%/41% ,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迎來高潮。
我國通過濕地公園建設,完善了全國濕地保護體系,搶救性保護修復了一大批濕地。從2005年開始試點建設以來,我國建成的國家、省、市、縣多級濕地公園,已成為擴大濕地保護面積、恢復退化濕地的主要抓手。目前,全國共有濕地面積5360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2%。
濕地公園建設改善了人居環境,深受各地人民群眾歡迎。在江蘇徐州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原來坑塘遍布、雜草叢生的采煤塌陷區,修復成為碧水長流、草長鶯飛的大美濕地。在廣東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曾經臭水橫流的廢棄果園等被建設為生態優美的綠色空間,面積達1100公頃,成為名副其實的廣州“綠心”。在四川西昌邛海國家濕地公園,高原湖泊濕地猶如一條玉帶環繞在邛海周圍,涵養著西昌人民的母親湖,是人們休閑、健身、康養的好去處。
與自然保護區相比,大多數濕地公園起始階段的生態質量都較差,所處地域人口相對密集,長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為干擾。因此,秉承濕地公約歷來倡導的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指導思想,濕地公園主體功能定位一直強調在保護的前提下開展合理利用的發展目標,通過各級政府多部門合作和社會參與,很多濕地公園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濕地公園通過合理利用濕地自然和人文資源,有效促進了當地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等產業的發展,為當地群眾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為扶貧開發作出了貢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濕地公園的資金投入累計達1174億元,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3億人次,自身經營收入達66億元,帶動區域經濟增長530多億元,直接幫扶貧困人口9996人。
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國家濕地公園行業建設標準越發明晰,國內濕地公園數量持續增長。現下,濕地公園是一種創新的濕地保護方式,在發展過程中,個別地方出現了對濕地公園主體功能定位認識存在偏差、保護和利用平衡點把握不準確、促進地方綠色發展的潛力釋放不充分等問題和不足。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行業指導、強化監督管理、完善制度規范、注重示范引領、加強能力建設,持續強化濕地公園生態保護力度,努力探索合理利用途徑,讓濕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24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