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資訊網月31日訊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膽堿酯酶活性,造成神經生理功能紊亂。
急性中毒:短期內接觸(口服、吸入、皮膚、粘膜)大量接觸引起急性中毒。表現有頭痛、頭昏、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流涎、瞳孔縮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汗、肌束震顫等。重者出現肺水腫、腦水腫、昏迷、呼吸麻痹。部分病例可有心、肝、腎損害。少數嚴重病例在意識恢復后數周或數朋發生周圍神經病。個別嚴重病例可發生遲發性猝死。血膽堿酯酶活性降低。
慢性中毒:尚有爭論。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多汗、肌束震顫等。血膽堿酯酶活性降低。
2、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屬高毒類。
急性毒性:LD503.7mg/kg(大鼠經口);70~300mg/kg(大鼠經皮)。
致突變性:微核試驗:大鼠腹腔注射750μg/kg,5天,連續消費者毒。小鼠腹腔注射750μg/kg,5天。姊妹染色單體交換:人淋巴細胞2mg/L;倉鼠肝細胞40mg/L。
生殖毒性:砂鼠腹腔注射最低中毒劑量(TDL0):2.5mg/kg(1天,雄性),引起精子形態、活力計數改變。
水生生物忍度限量(48小時):鯉魚為1.2ppm。原藥喂大白鼠90天,最大無作用劑量為6ppm。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受熱分解,放出磷、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氣體。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氧化磷。
本文來源:中國化工資訊網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2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