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中南村農民張勤德像侍候寶貝一樣細心照料著暖棚牛舍里的20多頭牛。秋收以來,他幾乎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牛身上。張勤德一家從2006年從事肉牛養殖,年純收入穩定在6萬元左右,靠養殖收入他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甘州區像張勤德一樣經營肉牛5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達5.5萬戶,規模養殖戶占全區總農戶的70%以上,肉牛飼養量達45萬頭。2009年,該區肉牛產業進入全國五強縣區行列。
為調動養殖戶發展肉牛產業的積極性,該區連續出臺購置基礎母牛優先借款、母牛繁育凍配補貼、畜禽零費用免疫、養殖技術無償服務、基礎母牛購買保險及青貯氨化建窖補貼等6項優惠扶持政策,一二期項目資金已落實借款3000萬元,協調金融借款6000萬元,帶動民間資本1.5億元投入肉牛產業開發,有力地推動了全區肉牛產業發展。目前,該區是位居全省第二的肉牛改良繁育基地。全區建成黃牛凍配改良點106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年引進優質肉牛凍精12萬支,實施凍精授配母牛5萬頭,改良牛占到了存欄牛的80%以上。建立了動物防疫經費保障機制,建成了區、鎮、村三級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體系,先后參加完成農業部和省列科研、推廣項目20多項,并與甘肅農業大學、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省家畜繁育中心建立了長期技術協作關系。培育肉牛養殖協會45個,聘用專職畜牧獸醫技術人員220多人,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全區種植優質牧草6萬畝,生產飼草12萬噸;套種復種牧草10萬畝,生產飼草10萬噸;建設連片20戶以上的青貯氨化示范點42個,修建青貯窖池1.71萬座,青貯氨化秸稈40萬噸,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了飼草保障。
政策的扶持使肉牛產業形成星火燎原之勢。通過養牛賺了錢的龍渠鄉墩源村村民張自海于2007年成立了“甘州區龍渠鄉肉牛養殖協會”,不到1年時間,會員從80戶發展到116戶,年外銷肉牛5000多頭,同時輻射帶動全鄉發展肉牛養殖專業村4個、專業社22個,肉牛養殖成為龍渠鄉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采取整鄉整村推進的方式,建成了明永、沙井、甘浚、大滿、小滿、龍渠6個4萬頭以上養牛鄉鎮,黨寨、三閘、堿灘、靖安、花寨、安陽、上秦7個2萬頭以上養牛鄉鎮,培育養牛專業村社192個;采取“五統一分”(統一圈舍標準、統一引進良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防疫治病、統一組織銷售,分戶經營管理)的方式,建成肉牛養殖小區210個,其中萬頭以上肉牛養殖小區5個,千頭肉牛養殖小區51個,百頭肉牛養殖小區(養殖場)118個;推廣“小規模、大群體”的家庭養殖模式,積極幫助養殖戶爭取資金支持,統籌規劃,加大圈舍改造力度,全區培育5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5.5萬戶。
為了形成肉牛產業帶,讓“肥”牛增值,該區采取專業市場、流通組織、加工企業三管齊下的方式促進產品流通增值,延長產業鏈條。2007年,青海牧羊仔集團公司在甘州區投資建成了年屠宰10萬頭肉牛、30萬只肉羊深加工生產線;2008年,購進安裝了總價值8000萬元的西班牙進口年加工10萬頭肉牛、30萬只肉羊屠宰線、熟肉食品深加工設備各1套,并于當年5月投產,實現銷售收入4.08億元。培育加工企業促增值,采取服務與規范結合,引進建設與改造培育并舉的策略,促進畜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區上累計投資3.5億元,建成了雙華清真牛羊肉、中天肉業、牧沅肉牛屠宰生產線,大業、博亞飼草料生產線等龍頭企業,年肉牛屠宰加工量達6萬頭以上。加快畜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建成活畜交易市場2個、鄉鎮交易集市12處,年肉牛交易量達21萬頭左右。如今,雙華公司屠宰加工的“祁連山”牌牛肉和沅博公司養殖的“金河西”牌肉牛遠銷寧夏、上海等地,產品供不應求。培育合作經濟組織促流通,全區培育養牛協會和專業合作社45個,發展會員3265人、販運大戶1100多戶,促進了畜產品的流通升值,提高了肉牛產業的比較效益。肉牛養殖產業鏈逐步完善,養、加、銷各環節連接日趨緊密,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2009年,該區肉牛產業總產值達7.25億元,占畜牧業總產值的73.5%,農民來自養牛業的人均純收入達648元。
本文來源:食品商務網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3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