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出現了多年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的極端天氣,反常的寒冷天氣令羽絨服、羊絨衫等保暖衣物市場行情升溫,銷量增加。這本應對羽絨服、羊絨衫等“靠天吃飯”的企業是利好消息,然而當記者致電給鄂爾多斯集團國際貿易公司部門經理魯報良時,他卻沒有因暖冬結束而心情輕松,在他看來,暫時的寒凍天氣并不能激活羊絨制品行業近年來的低迷狀態。“羊絨制品生產加工與最終銷售有一段時間差,并不是市場需求一增加就馬上給企業帶來訂單,今年羊絨制品企業乃至整個紡織行業的日子并不會太好過。”魯報良說道。
利潤:冰凍非一日之寒說起近兩年我國羊絨產業的情況,魯報良用“一年不如一年”開了頭。他告訴記者,鄂爾多斯集團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羊絨制品聯合加工企業,也是全球羊絨原料最大的擁有者,公司主要出口產品有羊絨紗、羊絨衫、羊絨圍巾以及無毛絨等,“雖然這幾年來產品在出口量上沒有明顯降低,但是出口利潤卻大幅下滑,僅在2006/07年度,公司就損失了7000萬~8000萬元的利潤。”
“持續多年的暖冬天氣對羊絨產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魯報良表示,“而國家出口退稅率降低甚至取消、美元持續貶值對整個紡織行業更是形成了很大一股殺傷力”。他告訴記者,受美元貶值影響,公司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產品兌換回來的人民幣不斷減少,因此,鄂爾多斯去年損失了很大一筆數額的利潤。美國經濟下滑對國內的羊絨制品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我們公司主要出口對象就是日本、美國以及歐洲地區,其中美國訂單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今年鄂爾多斯訂單總量預計比往年減少1/3,這與美國市場需求降低有很大關系。”
此外,出口退稅率降低甚至取消將紡織行業原本微薄的利潤攤得更薄。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羊絨衫的退稅率一降再降,由原來的17%降到目前的11%,羊絨紗的出口退稅率則已降到8%,而無毛絨的出口退稅已經取消,“行業利潤空間在急劇萎縮”。
更令行業人士困擾的是國內供貨商之間不理智的競爭。這種激烈的競爭使得我國這個羊絨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優勢不但沒有顯現,反而在國際上失去了議價的能力。
“貼牌生產縮減了企業間的差距,你嫌產品價格低不做這筆生意,其他的企業搶著做。而對外商而言,反正都是貼牌生產,哪家供貨商都一樣,”魯報良無奈地表示,“沒有自主品牌就等于沒有話語權,但是一個品牌的創立與推廣并非幾年的時間就能做到。”他表示,目前鄂爾多斯只能盡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以提高產品價格,但是這種價格上漲的空間依然有限。
他指出,紡織業利潤空間連年萎縮迫使鄂爾多斯集團不得不轉向其他行業領域發展。“高市場份額卻低收益的困境使得公司更關注如何提升產品價格,而不是擴大銷量,另外,集團近年來已向冶金、電力等領域發展。”
壓力:已向上游蔓延羊絨制品市場的不景氣也直接將壓力傳遞到產業上游,記者了解到,去年國內羊絨收購價格普遍下跌。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羊絨經紀人胡海軍1月3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去年羊絨生意不好做,他已經改行做其他畜牧生意。他告訴記者,市場購買力疲軟,“收上來的原絨賣不動”,截至目前,他只收購了十幾噸原絨,而往年這個時候,經手上百噸的原絨生意對于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
“目前農牧民手中質量好的原絨已經出手,但質量差的原絨還沒有售出,現在巴彥淖爾市大約還有20%~30%的原絨積壓在農牧民手里。”胡海軍說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巴彥淖爾當地無毛絨大概能賣到62萬~63萬元/噸,而經紀人從農牧民手中收到的原絨價格就在240~260元/公斤左右,“收一公斤原絨最多能賺4元錢,利潤太低,當地的很多經紀人都轉行了。”
與此同時,日前有媒體報道,內蒙古另一羊絨主產區———鄂爾多斯地區,去年4月剛開始收購羊絨時,折合無毛絨65萬元/噸,后來一路下跌到61萬元/噸。牧民手中最好的原絨每公斤也就賣到240元左右,由于價格低加之農牧民觀望惜售,去年內蒙古至少有1/3的羊絨積壓在農牧民手中。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一些產絨大旗,不少農牧民家中都有大量羊絨積壓。
胡海軍告訴記者,在年景好的時期,無毛絨曾賣到120萬/噸的高價,但是近年來隨著無毛絨價格不斷跌落以及內蒙古西北地區禁牧還草,山羊群數量已經明顯減少。但是這樣仍沒有把羊絨價格抬高,表明市場需求在減小。而飼料價格、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也使得部分農牧民處于虧損的邊緣。“目前原絨收購已經告一段落,馬上就到年關了,出來做生意的人很少了。”胡海軍說道。
○編后語
我國是一個紡織服裝出口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在全球紡織服裝貿易的價值鏈中,中國幾乎處于最低端,這一點在羊絨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國的羊絨資源居全球壟斷地位,基于這樣的資源優勢,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羊絨制品生產加工國,形成了完整的羊絨產業鏈。然而,盡管羊絨素有“軟黃金”和“纖維鉆石”的美譽,其價值卻未能在中國羊絨制品上得到充分體現。由于缺乏品牌和銷售渠道資源,我國羊絨企業只能為國外生產企業、貿易商和品牌商做貼牌加工,附加值較低、缺乏市場主導權。目前國際市場上的羊絨制品有3/4是中國產品,但真正是中國自有品牌的不到10%。實現羊絨價值回歸,樹立自己的品牌已成為我國羊絨企業實現自強的唯一出路。
本文來源:國際商報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