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6年,中國液晶面板的采購規模超過500億美元,因為缺乏對面板等上游核心部件的議價權,所以承受了巨額損失,但為了保證獲得穩定的面板供應,彩電巨頭只能“忍氣吞聲”。可以說屏(面板)殤讓中國彩電業錯過了從CRT向液晶電視升級的“黃金十年”,但這一局面很快將成為過去。同樣是在月初,創維參股的LGD8.5代面板線項目和三星在蘇州的7.5代線被證實已通過審批,工程動工排上議程。此前,京東方位于北京的8代線、龍飛光電在昆山的7.5代線以及TCL主導的深圳華星光電8.5代線項目率先獲批并開建。至此,國內已正式擁有5條代表先進技術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其中,京東方和三星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預計的投產時間就在明年,剩下的三條線的投產時間也在2012年。隨著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陸續投產,這5條線將貢獻月產47萬塊的總產能。可以預見,國內彩電產業面臨的不再是缺“芯”少屏,取而代之的可能是面板過剩。
歐盟委員會對LGD、奇美、友達等5大液晶面板巨頭發出總額6.5億歐元的罰單,理由是這幾家公司在2001年10月到2006年2月期間操縱顯示器液晶面板價格,去年美國商務部也對夏普、LGD等面板巨頭進行了類似的處罰。面板巨頭集體遭罰是蘋果、惠普等IT巨頭起訴的結果,這里面并沒有國產彩電的身影。
其實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消費電子行業中最成功的模式無疑有兩種,一是蘋果模式,強大的終端產品與網上內容商店的完美結合,目前包括中國彩電巨頭在內的很多企業都在學習,在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復制成功的;二是三星模式,依靠韓國政府強大的支持,三星、LG在液晶面板、等離子面板、OLED等領域全面布局,總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并且在半導體等領域布局,垂直產業鏈條的整合讓三星等成為全球彩電行業的領導者,這正是中國彩電企業正在布局的;還有一點值得可喜的是,中國彩電企業已經不僅僅將目光集中在液晶、等離子等這一代面板顯示技術,而是向更超前的下一代顯示技術諸如OLED、激光電視等領域布局。比如長虹就已經在成都建立了虹視OLED面板生產線。
不只液晶面板,相關廠商在等離子面板的布局則要更早一些,2006年,長虹就在四川綿陽上馬國內首條等離子屏生產線,今年年初,總產能達到216萬片的虹歐等離子屏一期工程全面投產,同時虹歐等離子一期擴產項目啟動,計劃形成300萬片的年產能,并在擴能基礎上通過后期建設最終形成600萬片產能,成為全球前三大等離子面板制造商。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曾說,隨著3D浪潮風起云涌,等離子電視在3D顯示領域的優勢,將為等離子電視商帶來更具競爭力的機會。事實上,我國面板產業真正全面獲得突破緣于去年國家出臺的振興計劃。去年3月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公布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和彩電行業戰略轉型的新政策,在工信部6000億元投資計劃中,其中有超過1000億元將投向高世代液晶面板、等離子屏等新型顯示核心部件領域。
本文來源:信息時報作者:劉莉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4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