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來我國機床工業持續的高速發展,除了2009年的增幅為16.1%外,其他年份都在25%以上。因此,可以說“十一五”的五年是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發展的黃金五年。
除了行業總產值連續跨過幾個階梯外,“十一五”期間,我國金屬加工機床產量和產值數控化率也在顯著提升。從數據上看,2009年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143904臺,是2005年59639臺的2.41倍,2009年金屬加工機床產值數控化率達到52%,與2005年36.3%比較,提高了16個百分點。直觀的表現就是低檔、大路貨產品生產少了,中高檔、專用產品生產多了;普通機床生產少了,數控產品生產多了,老產品少了,新產品多了。
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數據是,2009年我國國產數控機床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2%,并連續三年保持50%以上。扭轉了“十五”期間國產機床市場占有率連年下滑的狀態。
同時,我們欣喜地發現,隨著行業的發展,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國際競爭力也在逐步加強。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出口47.4億美元,與2005年出口額29.95億美元相比,增長58.3%。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2010年的尾巴上,人們似乎更愿意靜下心來梳理過去五年發生的變化。那么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這五年來有著怎樣的改變呢?
單從行業產值來看,2005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只有1300億元。五年的時間里,這一數據在穩步攀升:2006年突破2000億元、2007年達到2600億元、2008超過3000億元,2009年,在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消費大國后,我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機床生產大國,產值達4014.2億元。
此外,在機床標準方面,中國機床工具行業也更深入地參與了機床相關國際標準的修訂工作。2009年,IEC/TC44國際標準2009年年會在北京舉辦,在年會上,會議接受了中國代表團提交了兩項新國際標準項目提案。
這不僅是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工作的突破,也是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國際地位提高的佐證。
產品成果顯著
數控化率的提升以及國產數控機床市場占有率的提高無疑表明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產品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尤其是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進一步提高了改善產品結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而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也倒逼行業企業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許多企業對主要產品進行調整,壓縮低檔、普通產品,升級換代經濟型數控機床,著力發展中高檔數控機床及生產線。
2010年11月16~17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的全國機械工業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頒發了2010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家機床企業榜上有名。
濟南二機床研發制造的“雙龍門大扭矩機械主軸五軸聯動數控機床關鍵技術及設備”、上海機床廠“面向鋼鐵汽車行業的高檔數控磨床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項目、江西杰克機床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異形零件高速精密磨削關鍵技術與高速隨動數控磨床”項目,分別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而在2006~2009期間,機床工具行業另有83個項目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6項。
仔細研讀,可以發現“十一五”期間,行業不斷推出具有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填補國家空白。如世界上直徑最大的8m數控立式車床;直徑320mm的數控落地銑鏜床;龍門跨度10m的五軸聯動數控橋式龍門車銑復合機床;龍門跨度9m的數控橋式雙龍門鏜銑床;加工直徑5m、承重500t的重型數控臥式車床;深度1000mm的數控管板深孔鉆床;一次裝卡完成最大直徑8000mm螺旋槳的七軸五聯動數控加工機床;曲軸和軸拐加工的專用大型數控車床和切點跟蹤隨動數控磨床;加工直徑2200mm的數控軋輥磨床;重型銑車復合加工中心等,這些新品的出現為航空航天、船舶、電力、國防、交通等重點用戶提供所需的技術裝備,提高了我國數控機床的競爭力。
支撐企業新產品不斷推新的內因在于:通過技術改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大提高了。
據統計,2006~2009年期間,全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大致為375億元、539億元、791億元和1076億元,并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特別技術改造的效果和作用在觀念上有了喜人的變化,逐步改變了過去一味強調通過技術改造擴大老舊產品的生產能力的做法,更加重視通過技術改造,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工藝手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企業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像沈陽機床、大連機床、武重、北一、濟二、齊重、齊二、寧江機床、杭機等多家行業企業利用技術改造和新廠搬遷的時機,圍繞國家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所需重型、高檔數控機床,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改造和新廠建設,改革工藝流程,增加研發手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高檔數控機床制造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產業結構優化
“十一五”期間,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進展。首先,國內企業優化重組加速推進,跨所有制的企業重組引人注目,其次國際并購工作也在積極慎重進行。通過企業重組和國際并購,推動了內外企業的有機結合,為建立產業新格局、提高行業創新能力,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006年,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成立,整合了秦川機床、秦川格蘭德、漢江機床、漢江工具廠。合肥鍛壓集團則是由合肥合鍛壓力機床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安徽晶菱、安徽雙龍、萬馬機床、奧力鍛壓、合鍛技術中心等6家民營機床企業組建而成。
2007年,浙江民營企業天馬集團并購國企齊重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2008年,中國通用技術公司并購齊二機床集團,2010年,再次并購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公司。
金融危機促轉型
事實上,金融危機給行業帶來很多啟示。在經過金融風暴的洗禮后,很多企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戰略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從生產經營型企業逐步向綜合服務型企業轉化幾乎達成共識。
對機床工具企業而言,要以提高成套技術和自動化生產線供貨能力為中心,努力培育系統總成商、工程總承包商、整體解決方案和制造專家系統等。具體而言,就是要企業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范圍,把服務滲透到各個環節中,包括在技術咨詢、客戶培訓、財務結算方式、物流工作、產品技術服務、協助客戶進行二次開發、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等方面。同時盡量做到任何環節有客戶需求時,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客戶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提升響應速度。
行業龍頭企業沈陽機床集團在向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還是屬于邁步比較早的。比如,沈陽機床集團在國內率先打造了與國際接軌的服務體系,并在國內首家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的Callcenter系統。沈陽機床集團組成了強大的客服中心,開通了400客戶服務熱線,統一客戶需求信息入口,集中受理并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該集團還采用了跨學科的技術與應用集成,實現了客戶服務熱線系統、客戶服務業務管理系統、客服知識庫系統、短消息服務平臺以及多媒體數據的全面集成。到目前,集團的客戶服務回訪率實現100%,2小時之內響應及時率達到97%,客戶滿意率上升到86%。日前,沈陽機床集團的第8家4S店也已經在西安落戶,沈陽機床集團的目標是在2015年之前,在國內建立50~70家4S店。
核心產品與服務相結合
從全球工業發展的歷史看,在工業化初期階段,制造業是產業的主體;而在工業化中后期,服務業逐步成為產業的主體。如今,歐美國家的機床企業已經進入“后工業時代”,依靠品牌和服務等非制造領域的優勢在全球高端市場占據優勢。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加速向中后期推進的階段,如果不能做到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相互融合,就難以提高工業化水平,難以提升國際競爭力。基于這種認識,服務型制造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制造產業現代化速度。
機床工具企業打造服務體系,不僅僅體現在提升硬件和管理水平上,更為重要的是努力提升營銷和技術服務隊伍的人員素質,倡導“以客為先”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的理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制造與服務的深度結合,一大關鍵因素是企業本身要具有核心產品或者說核心能力,圍繞核心產品或者核心能力進行創新,與服務業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只有圍繞著它的核心產品,客戶才認可它的整體解決方案。
跨國并購也是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關注國內重組的同時,機床企業也密切關注國際同行的發展動態,適時并購海外機床工具企業。2008年,天水星火機床有限公司收購法國SOMAB公司81%股份,同時參股德國WMH公司25%的股份。2010年,重慶機床集團收購英國霍洛伊德公司。至此,已有9家機床行業的骨干企業成功并購(控股)了12家國際機床工具行業的著名企業。通過海外購并,企業產品水平的提升和新產品的開發速度明顯加快。
另外,一些地區形成的產業集群也有良好的效應,如江蘇揚州的成形機床集聚區,蘇州泰興的電加工機床集聚區,山東濟南周邊的鍛壓機床也發展很快。
應該說,機床工具行業的高速發展與國家政府的重視支持緊密相連。作為裝備工業的母機,在“十一五”期間,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視察了機床工具廠和數控系統廠。社會的重視為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創造了空前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數控機床也都獲得了以特殊重要的地位和良好政策環境。2006年國務院成立“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領導小組”,規劃數控機床的發展。并于同年10月24日,國家發改委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國防科工委、財政部、中科院、工程院等部門,聯合召開了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發展第一次工作會議。
這五年,中國機床工業走過跌宕起伏的道路,經過了危機的考驗、在產業機構調整中煥發新生。我們相信未來五年,中國機床工業的內生動力將不僅僅驅動著本國市場的繁榮,更將把這份輝煌傳遞向全世界。
“十二五”期間應加強機床制造與服務的深度結合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發布,使高端裝備制造業概念成為領銜“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字眼。“十二五”期間,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總體思路是面向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重點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
服務型制造的重要性正在被越來越廣泛的認識和接受,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趨勢所向。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理事長長吳柏林指出,目前,機械行業很多骨干型重點企業,如沈陽、北一、大連等,都設立了全國服務的4S店,這本身是解決了理念問題,但同時還存在要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問題。要轉型,就是要從單純的賣產品變成既賣產品也賣服務,要從單純的制造型企業轉變成制造和服務型企業,行業企業還要付出很多艱苦而深入的努力。
本文來源:慧聰五金網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4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