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樹,它以快速成材而聞名世界,從種植到成材只需3~5年,它與速豐林樹種松樹、楊樹并列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世界三大速生樹種,在我國林業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桉樹近年來卻是非“纏身”, “桉樹是抽水機、抽肥機”、“林下不長草,林上沒有鳥”等駭人聽聞的說法,以及有些地方政府下達“禁桉令”……凡此種種,讓業界振動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目前,全國桉樹人工林面積260萬公頃,其中80%左右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沿海省份,云南、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也有少量分布。對于桉樹遭遇的種種質疑與不和諧聲音,以下就給做出解釋。
“我國工業化地發展桉樹,即便從1990年算起,迄今至少也經歷了3~4個輪伐期,已經生產了2億立方米左右的木材。近些年,全國每年生產桉樹原木6000萬立方米,大約價值300億~400億元。在中國,桉樹已經支撐起了一個發達的木材工業群,特別是制漿造紙產業和人造板產業。”發展桉樹,其實是在緩解全國森林資源的壓力。因為,一公頃桉樹林的立木生長量大致相當于北方的10公頃普通森林,或大致相當于100公頃大興安嶺的天然林。
與其他本土植物相比,桉樹的經濟價值非常突出。桉樹木材廣泛用于制造漿紙、人造板工業、房屋建筑、家具制造、園林綠化;桉樹樹皮則被用以提制栲膠供工業使用;桉樹花分泌的花蜜量大、成色好,桉樹又因此成為非常優秀的蜜源植物。
此外,桉樹人工林對保障我國木材安全也重大意義。據預測,到2015年,我國木材消費量將達到3.3億~3.4億立方米,國內可供應量僅有1.9億立方米。屆時,我國的桉樹人工林將用不到3%的有林地解決國內18%的木材需求。
桉樹的問題
主要是發展規劃缺位和廣種薄收
桉樹的發展遭遇了廣泛反對,不可能一點道理都沒有。早期的桉樹發展沒有規劃,的確導致了一些生態問題。”
雖然要發展桉樹,但是發展不等于無規劃、無引導;雖然政府鼓勵發展商品林,但發展這種商品林涉及到土地利用方式,還涉及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同于發展普通商品。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這兩個錯誤都犯了。
在早期,南方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開發荒山,千方百計尋求外商前來投資,幾乎不提約束條件,土地租金也極低,有的地方還提出不要租金。因此,南方很多地區集中連片的桉樹林很快取代了原有天然植被。在很多地方,一片桉樹林往往綿延幾個山頭,當中的溝谷、路邊、河邊、湖邊、村旁全都栽了桉樹,農民的生存環境就像移民到了另一個世界。特別是當造林者不懂技術的時候,問題就更嚴重。例如,常見有順著山坡縱向植行的現象,或者用重型拖拉機上下坡開墾,這哪能不破壞生態呢?
此外,我國南方桉樹造林的普遍模式是“廣種薄收”。“你不能說企業不希望高產,大家都在忙著租地,從廣東到云南、江西、重慶,幾乎都留下了租地者的足跡。早期在南方,的確存在著借發展桉樹而圈地的嫌疑。多年前,桉樹界曾有不少人擔心這種關注外延擴張、忽視內涵發展的勢頭遲早要出問題。
在桉樹發展的早期,使用的是農村集體的土地,企業以很低的價格從村集體那里租地造林,一般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但是這一發展模式有一個巨大的空洞,就是沒有社會、主要是沒有村民的支持,村民在這個發展中被邊緣化了。這就必然導致造林者越是盈利,社會矛盾越是尖銳,這是社會反對發展桉樹的一個深層原因。
而在桉樹發展的中期,也有企業看到了這一趨勢的危險性,自愿出資保護一些生態敏感區的天然植被。但是,大規模集中連片發展桉樹的潮流沒有得到遏制,以至于引起社會的反對聲一浪高過一浪。另外,只有很少的企業知道處理好與村民的利益關系。所以,今后更好地協調企業與村民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20多年來,中國發展桉樹的問題,主要是出在發展規劃缺位和廣種薄收上。這既有當局的責任,也有企業的責任。當局的失誤在于缺失桉樹發展的規劃;企業的失誤在于對生態問題關心不夠。
桉樹的出路
摒棄傳統模式,創新發展路徑
20年來,中國發展桉樹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中國必須繼續發展桉樹,中國需要桉樹。今后不是不發展桉樹,而應當是科學地發展桉樹。
從戰略上來講,中國必須在適宜的地區,以適宜的樹種,采用高度集約經營的模式,發展木材培育產業,否則中國沒有辦法滿足巨大的木材需求。但是,今后的桉樹發展,必須要做出某些重要改變。
第一,地方政府應制定桉樹發展規劃、規則等,引導桉樹的科學發展,而不是因噎廢食,下達“禁桉令”。印尼、巴西等國都允許發展桉樹工業原料林,但是他們的發展是理性的發展,既鼓勵發展農作方式的桉樹林,又保護發展區域的生態環境。就是說,在規劃的發展區,工業原料林的單片造林面積都不大,中間還保留一些原生植被,這就是“鑲嵌式造林”,這種理念在我國很欠缺。
第二,企業必須改變廣種薄收的思維,樹立發展產業帶的思想,最好是圍繞自己的工業中心發展高產原料基地,或者叫“綠色車間”。企業如果在自己的原材料生產基地上,致力于提高單產,則會創造出把一部分人工林地退還給天然植被的機會,或者會成倍增加自己的原材料供應。這樣的策略,無論從管理還是從運輸方面,都會為企業減少成本而增加利潤。
第三,適當引用近自然育林技術,改善桉樹林生態環境。近自然育林的理念,其實就是“模仿自然規律,加速發育進程”,它要在經營中兼顧經濟和生態效益。在桉樹的發展中,這一原則的引用主要表現為:一是加大造林株行距,故意促進林下雜草生長,讓雜草肥地,減少化肥用量,長久維持地力;二是在造林區搞鑲嵌式造林,有意保留造林區內的部分天然植被,借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三是改挖明穴為打暗穴,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工作效率;四是采伐枝椏和伐樁留地,促其腐爛肥地。這些措施,一方面可改善造林區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企業可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可奠定企業長期經營的基地。
第四,企業應適應時代的變遷,降低桉樹紅利期待。短短20年,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境內外企業投資發展桉樹工業原料林?根本原因是發展桉樹商品林成本低、回報高,甚至還可以謀求到一些土地紅利。但是,現在地源少了、地塊小了、租金高了、成本升了、盈利降了,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現實。因此,造林企業,如果不想移師它國尋求那短暫的低成本時代,那就唯有在降低紅利期待的同時,尋求新的突破,這才是出路。
本文來源:中國紙業網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4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