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0年,是我國
印刷設備、器材生產技術、銷售市場發生巨大變化的10年。加入世界
貿易組織后,進口印機設備的限制有了大幅度的開放,促進了設備出口和進口的雙向流動。雖然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印刷產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入世十年令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國外印機業走進來可能會使國內的印機業喪失優勢,但是從長遠來看,會催生出更有競爭力的國內印機
制造企業。
10年印機看差距
入世10年為產業發展創造了好的機會,產業實力得到了整體提升,但要趕上印刷產業發達國家還需要時間。
入世10年,為印機行業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很多技術支撐,但是印機屬于一個
細分行業,整體產業的提升需要一個過程。陸長安談到,歐洲和美國等印刷產業發達地區,由于其產業基礎雄厚,我國印機行業與之相比還存在差距,但是入世10年令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
同時,陸長安談到,要繼續縮小這種差距并趕上這些發達國家,需要整個產業鏈共同協作。因為傳統印刷設備的生產是一個技術集成度非常高的產業,從設計到基礎件的加工、配套項目以及高端的自動化控制等部件的生產,涉及到從印前、印刷再到印后整體數字化的工作流程,均要求企業必須貫徹國際標準。這不是印刷機制造商一家就可以獨立完成的,需要有很好的產業基礎。就這一點而言,國外
印刷業發達國家有著良好的產業鏈基礎,從制造一個機器的原材料到機電配套都相對成熟。國內的民族制造企業在自主創新時難度與之相比較高,國內產業鏈整個配合度不高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此,陸長安說,整個產業鏈的打造需要時間,入世10年為產業發展創造了好的機會,產業實力得到了整體提升,但要趕上印刷產業發達國家還需要時間。
相比于傳統印刷機械行業,陸長安介紹,數字印刷設備和印刷數字化設備在美國及發達國家得到了較廣泛應用,而在我國的廣泛應用還尚需時日,但其發展速度遠比傳統印機要快。因此未來中國將是一個潛在、龐大的市場,也是我國和外國廠商激烈競爭的焦點。在民營企業中,北京北大方正有限公司是代表企業之一,其軟件開發技術能力在迅速崛起。此外,我國在
機械加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優勢,將來中外企業的技術融合也將是趨勢之一。
10年印機看變遷
走出去、引進來,促進了設備出口和進口的雙向流動。
入世10年為印機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外部環境,一方面,為國內的印機制造企業提供了走出去的機會;另一方面,為國外印機制造商進入國內市場打開了大門。陸長安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需要按照其規則來做,與之前對進口印機設備的限制相比,入世后有了大幅度的開放,這促進了設備出口和進口的雙向流動。
陸長安認為,就國內的印機制造企業而言,入世后國產印刷機的技術得到了飛速的進步,特別是在近年我國印機制造企業對知識產權的意識在加深,企業申報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也在明顯增多。
從進口印機設備數量來看,隨著入世后對外貿易大門的打開,近些年我國引進印刷機械的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不僅包括傳統印刷設備還有數字印刷設備等。從海關針對印機行業的進口設備統計數字來看,2001年進口印刷機械3.6萬多臺/套,而到2010年統計已經發展到了26萬多臺/套。另外,這種流動并不是單方面的,據統計,2001年出口印刷機械0.7萬臺/套左右,2010年統計到了23萬多臺/套。
此外,陸長安說,我國的印機制造企業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在入世期間,國內與海外印機制造企業之間展開的技術合作以及合資、并購等商業行為也對我國印刷業今后的發展發揮了作用。上海某些公司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其收購了美國高斯國際公司以及日本秋山國際株式會社。據調查獲悉,很多行業分析師認為,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個長期的計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膠印機制造商。還有近期頗受業內關注的遼寧大族冠華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事件。據其總經理劉學智公布,其已正式收購了日本筱原公司的產品技術、專利、
裝備和全部庫存。入世10年,民族產業實力在增強,大型并購得以實現。
同時,對于國內的印刷企業來說,入世10年讓印機得以在全球流動起來,國外印機的進入促進了企業技術的革新、印品質量的提升,企業得到了更大程度的發展。眾所周知,國內有很多企業的主營業務是承接國外訂單,購買了高檔的進口設備也增加了其在國際印刷市場大舞臺上的競爭力。
10年印機看兩面性
產業秩序和理念的提升是一個民族產業本質的提升。
入世之初,不乏有業內人喊這是引狼入室的行為,會影響我國民族印機產業的發展,喪失自己的優勢。面對入世這把雙刃劍,10年時間過去了,是否如人們所憂慮的那樣呢?陸長安一句話讓人茅塞頓開,既然已經融入到世界競爭當中去,就要懂得游戲的規則,認清楚一點——產業秩序和理念的提升是一個民族產業本質的提升。陸長安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講,對于國內的印機制造商而言,任何形式的優勝劣汰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只有這樣才能催生出好的企業。
反過來看引進來的海外印機制造商,陸長安介紹,10年過去了,回過頭看,進入中國印刷市場的印機制造企業,都是在國際印刷市場上經受過競爭考驗的企業,逐漸成熟的企業,除了知名的品牌,其他的品牌基本上沒有進來過。他講到,不良的品牌基本上在中國注定也是遭到淘汰的,而且國人對海外品牌的認知度也越來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