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國務院將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改革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將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作用,建立讓生產經營者真正成為食品藥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
有效機制,充實加強基層監管力量,切實落實監管責任,不斷提高食品藥品安全質量水平。可見,管理層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愈發顯現。日前,某網站檢測出部分飲品的塑料瓶體中存在重金屬銻,盡管各大研究機構對此尚無定論,但該消息的爆出令食品安全問題再度躍然紙上。
飲料包裝業再遇“黑天鵝”
上述網站對常見的12個品牌的飲品和調味品的塑料瓶體進行了檢測,發現采用PET材料制成的瓶體均含有致癌物——重金屬銻,其中不乏知名品牌產品。而HDPE和PP材料制成的瓶體則未檢出銻。這則重磅新聞在3·15之前爆出,毫無疑問將成為近期社會關注的焦點,由于涉及品種包含不少名牌產品,又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該事件可能成為2013年的又一“黑天鵝”。
不過,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在3月8日指出,其所采用的檢測方法并非國家標準所規定的方法,同時公布的數據未標明單位,不具有科學性,不能作為判斷產品是否合格的依據。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同時指出,塑料食品包裝容器生產中使用銻催化劑的生產工藝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廣泛使用和認可。目前來看,銻在塑料瓶體中的殘留是確實存在的,但這種銻殘留對健康是否有害尚無定論,研究機構對此也眾說紛紜,這與上次白酒的塑化劑事件剛發生時頗為類似。
PET包裝再受打擊
此次上述網站的檢測結果有9個PET材料的塑料瓶均檢出銻。銻可用作PET生產中的縮聚催化劑,銻會刺激人的眼、鼻、喉嚨及皮膚,持續接觸可破壞心臟及肝臟功能,吸入高含量的銻會導致銻中毒,癥狀包括嘔吐、頭痛、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死亡。雖然至今尚未出現因吸入過量銻而染上肺癌的個案,但仍不排除其對人體的潛在危險。2002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對水中銻含量和日攝入量應小于0.86微克/千克每日。日本限定寶特瓶中的銻含量應小于200ppm,對熱灌裝用的飲料,則禁用含銻的寶特瓶。歐盟則規定,食品中的銻含量應小于20ppb,環保級PET纖維中的銻含量不得大于260ppm.
此外,PET包裝在前一次白酒塑化劑風波中也被爆出高溫情況下會析出塑化劑。研究表明,PET耐熱可至70℃,但使用超過10個月,便可能釋放出DEHP等塑化劑,加熱無疑也會助長塑化劑析出的可能性。雖然飲料的溫度一般不超過70度,但是重復使用以及汽車夏天高溫等因素都有可能使PET包裝跟塑化劑聯系起來。
包裝產業面臨大洗牌
據了解,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包裝產業總產值可望突破 6000億元,每年平均增速約維持在16%的水平。以產品分類,中國紙包裝制品產量到2015年可達3600萬噸,塑料包裝制品946萬噸,金屬包裝制品 491萬噸,玻璃包裝制品1550萬噸,包裝機械120萬臺套。預計未來循環經濟將成為包裝行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包裝廢資源回收利用將實現產業化、綠色包裝材料將獲得大力開發和發展、包裝基礎工業也將加快發展。此次PET包裝爆出的事件,無疑會對塑料包裝制品形成打擊,對紙包裝金屬包裝等行業產生一定的利好作用。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5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