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日前聯合制定了化解產能過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作為下一階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指導方針,即將于近日出臺。
但這些過剩行業總逃不出“越遏制越過剩”的怪圈。落后產能上報存水分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專家表示,提升產品附加值,改善產業結構才是當務之急。
《方案》將采取4個“一批”的辦法來化解產能過剩。即通過擴大內需,消化一批;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向海外轉移一批;優化組織結構,兼并重組一批;嚴格環保安全能耗標準,淘汰一批。
《方案》要求進一步提高企業準入的環保、節能和技術門檻,不達標的企業將會被責令整改,甚至取消行業準入資格。根據法規,有色、焦化等實行準入制度的行業,需要每4年對行業準入條件進行修訂,以適應經濟發展趨勢。
工信部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我國工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凸顯,今年二季度末工業產能利用率平均只有78.6%,閑置產能高達21.4%。受此影響,產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劇,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加大。
鋼鐵行業更是“首當其沖”,我國鋼鐵的產能增速遠高于需求增速。數據顯示,粗鋼產能由2004年末的4.2億噸增長到2012年末的9.7億噸,增量相當于2012年世界產鋼排名第2至10位國家粗鋼產量的總和。
今年我國的粗鋼產能可能達到10億噸,產能過剩2億噸左右。“市場價格低迷,整個鋼鐵生產企業的利潤處于最低點。這個問題如果長期存在,對整個行業肯定特別不利。”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6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