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放開后,曾有不少學者、公眾擔心短期內生育量的增加,恐使婦幼保健體系難堪重負,而近日國家衛計委統計的一組數據,似表明這些擔憂并非多余。
據9月27日,國家衛計委召開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視頻會議,會議公布數據顯示,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半年來,孕產婦死亡率出現升高趨勢:2016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30.6%。
根據調查,2015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下降到20.1/10萬和8.1‰,比2000年分別下降62.1%和74.8%,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婦幼健康高績效國家。
然而,今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出現升高趨勢。全國婦幼衛生監測數據提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30.6%,與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
2016年上半年孕產婦死亡率為什么會陡然上升呢?有觀點認為是全面二孩政策放開的影響,正確嗎?
有觀點認為是全面二孩政策放開的影響。“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加劇了婦產醫療資源的供求矛盾,同時生育年齡過大等因素也會增加孕產婦二次懷胎的健康風險。
盡管國家衛計委稱,9月27日,國家衛計委已專門召開會議,分析了目前婦幼健康服務面臨的挑戰,即“生育需求快速增長,優質資源供給不足,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孕產婦死亡率有升高趨勢”,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將新增產科床位8.9萬張,新增產科護士和助產士14萬名。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產科醫生的培養并非短期之內就能完成,接下來適齡夫婦的生育量還會上升,這意味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將持續存在,而且隨著孕產婦數量的增加,剖宮產泛濫所帶來的問題或許會更加明顯。
醫療資源供需不平衡
首先,人員短缺,造成醫務人員工作負荷重。產科、兒科醫療服務成本高風險大,投入多回報少,人才流失嚴重。同時,產科、兒科醫護人員中年輕女性較多,自身生育需求較強,人力資源顯得更加不足,因此,經常出現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現象。
其次,工作要求高,造成醫務人員醫療技術的壓力。孕產婦和新生兒突發情況多、病情變化快、家屬期望高、救治難度大,對醫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疑對醫生形成一種技術更先進,理論和實踐能力更高的精神壓力。
第三,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導致心理壓力大,比如醫患關系。隨著醫療技術手段的提高和技術的應用,醫療機構面臨的風險也逐漸增加,即使處理產婦難產時,如實告知家屬,讓其在手術和知情同意書上簽字,詳細列出手術的后遺癥、并發癥,但是仍會出現產婦、孩子或者兩者都保不住的結果,極容易導致醫患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給醫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高齡孕產婦風險大
孕婦本身的身體狀況,也會引起二次懷孕期間的健康風險。
在醫學領域,35歲以上第一次妊娠的孕產婦,或受孕時34歲以上的孕產婦,就可以算作高齡孕產婦。
據2011年-2015年全國衛生統計公報,在全國孕產婦主要死因構成中,產科出血居于首位,其次是羊水栓塞,接著就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以及合并心臟病。
剖宮產手術史,是導致高齡孕產婦及其他年齡段第二次懷孕的女性,健康風險增加的另一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國剖宮產率高達46.2%。之后幾年間,中國剖宮產率一度在2014年降至35%,但仍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0%-15%范圍內的水平。
雖然剖宮產能減少由胎盤、臍帶等因素引起的,胎兒宮內窘迫以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的幾率,避免女性因自然分娩導致陰道松弛,進而影響性生活,但剖宮產的弊端也是明顯的,比如可能造成產婦大出血,或術后血栓、感染等情況。
“一孩政策”時期,很多孕產婦只能生一個孩子,不會太考慮剖宮產的風險,可“全面二孩”放開后,有些家庭可能會想要第二個孩子,這時有過剖宮產史的孕產婦如果第二次懷孕,其發生子宮破裂、前置胎盤等情況的幾率會增加,這些異常情形將危及孕產婦生命。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73773.html